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冠簪的意思、冠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冠簪的解释

(1).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寳货不可胜计, 沉 得其冠簪一枚,长数寸,而古作紺碧色,出以示余。”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几时,忽已胜冠簪。”胜冠簪,犹言成年。

(2).比喻仕宦。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弱岁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冠簪是古代中国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指固定冠帽或束发用的装饰性发饰。这一词汇由“冠”与“簪”二字复合构成:“冠”指代礼帽,是身份与礼仪的象征;“簪”为长针状器物,用于固定发髻或冠体。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冠簪”既指“冠与簪的合称”,又特指“官员的冠饰”,体现其功能与礼制内涵的双重属性。

从形制来看,冠簪多采用玉、金、银、骨等材质制作,其样式随朝代演变。例如《礼记·玉藻》记载,周代士人用“玉簪导”固定缁布冠,汉代《后汉书·舆服志》则详述不同官阶对应簪饰的纹样差异。唐代以后,簪首常饰以珠宝、花鸟等浮雕,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

在文化象征层面,冠簪被赋予“正衣冠、明礼仪”的伦理意义。《释名·释首饰》称“簪,建也,所以建冠于发也”,强调其维系礼制秩序的作用。同时,成语“簪缨世胄”以簪代指仕宦家族,印证了冠簪作为阶级符号的历史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冠簪”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详细解析:

一、字面含义

指古代固定冠帽与发髻的簪子,属于身份象征物。如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记载,出土的冠簪“长数寸,古作紺碧色”,说明其材质与工艺考究。该词也代指成年礼,《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中“胜冠簪”即表示男子成年。

二、引申含义

  1. 仕宦象征
    明代李东阳诗句“冠簪奉明廷”,将冠簪与科举入仕关联,体现古代士人通过功名获得官职的社会现象。

  2. 品德赞誉
    查字典等权威典籍指出,该词被引申为“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的象征,常用于赞颂德才兼备者或高水平团体。

词源特点

该词属于典型文化意象词,实物功能(固定冠帽)与抽象象征(地位/品德)并存,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指向。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暗器匾短避害就利兵团承买带音单钩弹糺担锡搭售调睡参军豆荚废居忿恻浮迹浪踪覆军杀将釜砾夫粟告劄宫眷构第画蛋混帐击电奔星记动觐接鸠脚旧相识揩摨榼榼腊面列宿龙鸾眉叶孟阳鸟逝凝瞳怦营坯陶绮季祠青镫清镜轻身重义善妇上唇商洛审判厅跳腾土冈推进顽民僞戾雺墨雾网相偶鲜灵咸潟现在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