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肺结核病。俗称肺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福僧 ﹞只在花街柳陌,逐日混帐。淘空了身子,害了癆瘵之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塾师》:“居久之,王子忽患癆瘵,日渐尫羸,易医数十,药石罔效。”《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痨瘵总括》:“癆瘵阴虚虫乾血。”注:“久病癆疾而名曰瘵。瘵者,败也,气血两败之意也。”
(2).指患肺结核病。《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至慧 和尚﹞自此即蓄髮娶妻,不上三年,癆瘵而死。” 谢震 《论可怜之节妇宜立保节会并父兄强青年妇女守节之非计》:“﹝孀妇﹞於是半夜啜泣,形影相吊,其懦者忧鬱癆瘵以至於死。”
痨瘵是中医术语,指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结核病。以下是详细解释:
痨瘵又称“肺痨”,主要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痨虫(结核杆菌)所致。其特点是病程长、传染性强,以阴虚为主要病理特征,伴随咳嗽、咯血、消瘦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痨瘵即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通过飞沫传播,X光片和痰检可确诊。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以滋阴降火为主,辅以补气固本。
提示:痨瘵在成语中偶用于形容濒危状态(如“痨瘵之躯”),但现代多指具体疾病。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记载或治疗方案,可参考中医文献或医疗机构指导。
痨瘵(láo zhài)是一个古代汉字,它指的是肺结核这一疾病。这个词非常有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疒(nè)和贝(bèi),共有13个笔画。
痨瘵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易经·系辞下》中。痨指的是一种疾病,而瘵则是其发作后引起的各种症状和并发症。
在繁体字中,痨瘵的写法并没有分别,还是保持原样。繁体字的书写方式更加复杂,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痨瘵曾经有一些变体。例如,“瘨”和“癀”也被用来表示痨瘵这一疾病。不同的变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过,但最终,“痨瘵”成为了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痨瘵的例句:
1. 他多年患有瘟病,最终发展成了痨瘵。
2. 这座山区缺乏医疗条件,导致很多人患上了痨瘵。
3. 他奋力对抗痨瘵,最终战胜了疾病。
痨瘵的组词包括:
1. 病痨(指患有痨瘵的病人)
2. 痨病(痨瘵引起的疾病)
3. 痨病患者(患有痨瘵的人)
痨瘵的近义词包括结核病、肺结核等。反义词则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