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杌子的意思、马杌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杌子的解释

见“ 马杌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杌子是中国古代一种便携式坐具,其名称与功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马杌子(mǎ wù zi)指可折叠的无靠背坐具,形制低矮,便于携带。其名源于游牧民族骑马时悬挂于马背的习俗,后传入中原成为室内外兼用的坐具。《汉语大词典》定义为“一种可折叠的小凳”,《辞源》补充说明其多用木条交叉为足,上承皮面或木板。

二、历史演变与文化特征

  1. 起源与功能

    早期为皮质或木质框架结构,可收叠悬挂于马鞍侧,供骑行者休憩使用,常见于宋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场景。南宋《梦粱录》记载其作为市井货郎随身用具。

  2. 形制演变

    明清时期逐渐发展为家居用具,出现雕花木制款式。山东临淄西汉齐王墓出土的折叠铜杌(公元前2世纪),结构与后世马杌相似,证实其悠久历史。

  3. 社会文化符号

    在文学作品中常体现阶层属性,《金瓶梅》第六十二回描写商人家庭使用“虎纹马杌子”,反映明代市井生活细节。

三、学术考辨

学者扬之水指出,“马杌”与“胡床”(即马扎)属同类器物,其命名逻辑强调“马背使用”的核心功能。此类坐具的传播体现了古代中原与游牧文化的交融,对研究家具史及物质文化具有典型意义。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
  2. 《梦粱录》卷十三·团行(南宋吴自牧著)
  3. 山东临淄西汉齐王墓考古报告(《文物》1985年第11期)
  4. 《金瓶梅词话》(万历刻本,中华书局影印版)
  5. 扬之水《唐宋家具寻微》(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网络扩展解释

“马杌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1. 基本含义
    形容人行为鲁莽、冒失,缺乏深思熟虑和计划,容易因草率行事而出错。

  2. 词源解析

    • “马”指“马失前蹄”,比喻意外失误;
    • “杌子”是古代一种无靠背的坐具,象征不稳固的状态。
      两者结合,强调因急躁或轻率导致的不当行为。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或提醒他人做事需谨慎,避免因冲动或准备不足引发问题。例如:工作中未充分调研便贸然行动,或生活中因急躁而犯错的情形。

该成语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口语或特定方言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语言学相关文献或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儿驳答才笔参图草间冲圣窗禽川军楚虐大发议论单居丹徒布衣倒载蝶几东奔西向斗鷄戏遏阻分茅胙土否妇弗咈福手福足蚨虶该洞高瓦割正宫廷舞骇遽滑不溜唤则昏腾节衣素食击菒鸡林俊德媿服昆吾锋晾干蛮花裒多增寡七老八十芹舍弃死仁恤仁宥惹惹三熏缫丝机色忤石筏饰治顺顺司铎同济大学畏怀位貌文无点易武界小摊贩谢家楼戏莱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