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酸削的意思、酸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酸削的解释

酸痛之极。《周礼·天官·疾医》“春时有痟首疾” 汉 郑玄 注:“痟,酸削也。首疾,头痛也。” 贾公彦 疏:“人患头痛,则有酸嘶而痛。酸削,则酸嘶之云。”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复雨寄永叔》:“浑身酸削懒能出,莫怪与公还往稀。”参见“ 酸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酸削”在现代汉语通用词典中未见明确收录,属于较为罕见的组合用法。从单字释义分析:“酸”本义指醋味,引申为悲痛(《说文解字》“酸,酢也”,又可形容肌肉微痛,如《灵枢经》载“酸者,阳气多而阴气少”;“削”原指用刀斜切,《广雅》释作“削,减也”,后引申为削弱、削减之意。

二字组合在古典文献中偶见使用,《黄帝内经》有“酸削不能行”的病症描述,特指因气血不足导致的四肢酸软无力症状。清代医家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中注解:“酸削者,酸疼如刀削也”,此处“酸削”作形容词使用,形容肢体酸麻如遭刀削的特殊痛感。

现代方言研究中,该词仍保留于部分吴语区,如《宁波方言词典》记录“脚骨酸削”表述,指久立或劳累后腿部酸胀。需要注意的是,该词汇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成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尚未形成独立词条,建议使用时可辅以具体语境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酸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古籍中的常见用法)

  1. 指身体极度酸痛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汉代郑玄注,描述头痛引发的酸楚感(“痟,酸削也。首疾,头痛也”)。后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进一步用于形容虚劳病导致的肢体酸软无力(“酸削不能行”),强调因疾病或疲劳引发的身体不适。

  2. 古籍中的扩展用法
    宋代梅尧臣等文人也曾用此词表达病痛或情感上的苦楚,如“酸嘶”的痛感()。

二、现代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食物或水果酸味浓烈到难以忍受”,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意义的衍生理解,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金匮要略》等古籍原文,或对比权威辞书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奥敦犇竞秉公任直薄材彩舆代姓到底反关反行两登翻陷凤戢鲠骨虼蚤固定资産谷歌鼓吻奋爪横刀活检疆域见事奸愬浇裹较辂脚子讦奏汲援君人枯葑窥觎枯柳蝲蟽泪涟涟挛躄买笑追欢毛槎磨晚凝思叛附偏徼扑剪惸然全麻染色饶有少言寡语社会性舍身为国赊销飕飕作响鮻魮调弄题旨通演危棘吴三桂衔轭香岩地小叔子小整风西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