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克俸的意思、克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克俸的解释

扣减薪俸。《金史·百官志四》:“旧制,凡监临使司、院务之商税,增者有赏,亏者剋俸。”《金史·百官志四》:“﹝ 大定 ﹞二十年,詔十万贯以上盐酒等使,若亏额五厘,剋俸一分。”《金史·百官志四》:“﹝ 大定 ﹞二十三年,以省除提控官、与运司置司处,亏课一分剋俸一分,其罚涉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克俸”为古代汉语中的特定用法,其核心含义指代官吏薪俸的克扣或削减。该词由“克”与“俸”构成:“克”作动词时含“削减”“抑制”之义(《说文解字》释为“肩也”,引伸为承担、制约);“俸”指官吏的薪给(《玉篇》注为“禄也”)。二者组合后特指在官方俸禄发放过程中,通过行政手段减少应发数额的行为。

在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克俸现象常见于财政困窘时期。例如《明会典》卷二十记载:“凡官吏俸给,遇灾伤则量减支给”,说明朝廷将克俸作为财政调控手段。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十八中亦提及“俸银折色”制度,揭示俸禄发放时以实物替代银两的变相克扣行为。

此词多现于典章制度类文献,如《唐六典》《宋史·职官志》等均有涉及俸禄支给细则的记载。现代学者黄惠贤在《中国俸禄制度史》中系统梳理了各朝代克俸现象,指出其本质是封建财政体系对官吏经济权益的制度性剥夺。

网络扩展解释

克俸(kè fèng)是一个古代行政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对官员薪俸的扣减或限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克俸指扣减薪俸,尤其针对官员因工作失误、未完成税收指标等情况实施的惩罚措施。例如,商税征收不足时,相关官员会被按比例削减俸禄()。

  2. 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金史·百官志》,记载了金代对官员的考核制度:若商税、盐酒税等税收未达标准,官员会被“剋俸”作为处罚,扣减比例从“一分”到更高不等()。

  3.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行政体系中,作为对官员履职不力的经济惩罚手段。例如,税收亏空、监管失职等情况均可能导致克俸()。

  4. 延伸说明

    • 发音:kè fèng,其中“克”意为削减,“俸”指官员的薪俸。
    • 近义概念:类似现代行政处分中的“扣薪”或“罚俸”,但更强调制度化的惩罚属性。

以上信息综合了《金史》等历史文献及权威词典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苞丘碚礧别殿超陟诚必鼎伏断猿凤跄负誓胕肿公认光裕鬼市孤栖孤茔滉舟讲购奬眄截趾適履兢魂浚明款志匮盟老大娘燎炙利害相关麻头煤房冥黑敏快摩诃判处平贾切谏青台求道曲裾人海三贞九烈搔耙色目审参升官图勝談深洽蜃云神帐手忙脚乱説来説去四端四食惕号同类相妒偷安旦夕妥实蛙坎五保闲来啸鸣暇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