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颂的意思、诗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颂的解释

(1).颂扬功德的诗歌。一说,诗,指仅为徒歌之风、雅;颂,指乐章而兼有舞容者。《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 孔颖达 疏:“弦歌诗颂者,谓以琴瑟之弦,歌此诗颂也。”《汉书·佞幸传·李延年》:“是时上方兴天地诸祠,欲造乐,令 司马相如 等作诗颂。 延年 輒承意弦歌所造诗,为之新声曲。”

(2).泛指诗歌。《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诗颂之作,有自来矣,或以吟咏情性,或以述德显功。” 李善 注:“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参见“ 六义 ”。参阅 清 阮元 《揅经室一集·释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体概念,源自《诗经》分类体系与礼乐文化传统。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分析,"诗"指具有韵律的文学体裁,《说文解字》定义为"志也,从言寺声",强调言志抒情的本质;"颂"在《尔雅·释乐》中解作"容也",特指宗庙祭祀时配合乐舞的赞歌。二者结合形成的"诗颂"概念,包含三重核心内涵:

一、文体学范畴指《诗经》中的"三颂"体系,即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祭祀乐歌。这类作品以四言句式为主,内容多歌颂先王功绩,如《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展现的庄重典雅风格,其文本结构多采用重章叠唱形式以配合仪式流程(参考《毛诗正义》)。

二、文学功能层面具有"美盛德之形容"(《毛诗序》)的特性,既包含对自然神祇的礼赞,如《鲁颂·駉》对骏马的赞美;也涵盖对人文功业的颂扬,如《商颂·殷武》记载的商代征伐史实。这种文体在汉代发展为赋颂并行的宫廷文学,如扬雄《赵充国颂》开创的纪功碑文范式。

三、审美形态方面呈现"颂惟典雅"(刘勰《文心雕龙》)的特征,语言风格庄重肃穆,韵律节奏舒缓凝重。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特别指出,颂体的声韵组合需符合"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的礼乐规范,这种音律要求使其与风、雅形成明显区隔。

在历史流变中,诗颂文体深刻影响了后世颂赞文学的发展,从汉魏的庙堂乐章到唐宋的科举试帖诗,均可见其文体基因的延续。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强调,正确理解诗颂的本义需回归"声容兼备"的原始语境,避免将其简单等同于后世泛化的颂体诗文。

网络扩展解释

“诗颂”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其解释综合了古籍记载和现代用法:

  1. 颂扬功德的诗歌
    源自《礼记·乐记》中“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指通过音乐和诗歌形式赞颂功德的文体。古代学者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诗”特指《诗经》中的“风”“雅”部分(无伴奏徒歌),而“颂”则是伴有乐舞的乐章(如《周颂》)。例如汉代司马相如曾为祭祀活动创作诗颂(《汉书·佞幸传》),现代则用于纪念活动,如“驻马店市‘诗颂杨靖宇’活动”。

  2. 泛指诗歌的统称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诗颂”可代指诗歌整体,如《文选》中“诗颂之作,有自来矣”强调诗歌的抒情与叙事功能。现代用法中,其含义与普通诗歌相近,如“柔风抚柳枝”这类抒情诗句也被归入诗颂范畴。

该词既包含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体分类,也可作为诗歌的泛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礼记》《汉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班籍把细弊帷才高气清惨礉侧庶长鈚掣笔郎承符吏驰薄愁红紬绎待亏登朝递日恶积祸盈法服革削公会堂鬼相果子花孤竹君狠酒和平黄皮画堂春江总稼穑艰难夹壮节选井架精致纪念册揩免课録阬泽蜡美人梿枷庙战密锣紧鼓偏嗜辟支果钳锁切刻轻眇沈着脸世次守危四十八分算潮穜稑媮惰头足微茎尾缀无旷遐略憸腐衔觞嶰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