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陋笨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 唐 张鷟 《游仙窟》:“下官遂作而谢曰:‘沧海之中难为水,霹靂之后难为雷。不敢推辞,定为丑拙。’”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 卓锡泉 傍一柳纍纍若负癭,形甚丑拙,众呼癭柳。”
“丑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丑拙”由“丑”(外貌不美观)和“拙”(行为笨拙)组成,形容人或事物外貌丑陋、行为笨拙,带有缺乏美感或优雅的贬义色彩。
“丑拙”虽多含贬义,但在特定语境中可隐含辩证性评价(如“劲力加强”的笔法),或用于自谦、反讽等修辞场景。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情感倾向。
《丑拙》是一个形容词,用于形容外表或行为看起来不美观或笨拙的人或事物。它可以用来形容外貌、姿态、动作或者表现出的狼狈不堪的状态。
《丑拙》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一字的部首是一(丿),二字的部首是一(丨)。它的总笔画数是12。
《丑拙》这个词最早源自《庄子·深居》:“屈是形之实,拙是心之实。”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描述外表丑陋或者行为笨拙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丑拙》的写法并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形式经历了多次演变,所以它的写法也有所改变。不过,《丑拙》这两个字的字形并没有太多差异,可以说基本保持一致。
1. 这幅画真丑拙,一点艺术美感都没有。
2. 他的表演实在是太丑拙了,一点儿也不流畅。
3. 她那套衣服看上去既丑陋又拙劣。
组词:丑恶、丑陋、拙笨、拙劣。
近义词:丑陋、难看、不雅。
反义词:美丽、优雅、巧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