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负责考察天文。《国语·鲁语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 注:“载,天文也。司天文谓冯相、保章氏、与大史相儷偶也。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
司载是汉语中一个相对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解析:“司”指掌管、主持,《说文解字》释为“臣司事于外者”,而“载”在《尔雅》中有“载,事也”的解释。二字合称最早见于《周礼·春官》记载的职官体系,特指“掌天文历法之官”,负责观测星象以制定历法。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进一步注解:“司载者,主天象之变,录四时之序”。
在词义演变中,该词在宋代文献中衍生出“记录重大事件”的引申义,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史官有“司载笔之责”。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性语境,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掌管天文或记载史事的官职”,并标注其为历史词汇。需要注意该词与同音词“司宰”(掌管刑狱)存在语义区别,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特别强调二者“虽音同而职司迥异”。
“司载”是古代官职名称,主要负责天文观测及相关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该词最早见于《国语·鲁语下》,原文记载周天子在“少采夕月”仪式中,命太史与司载共同“纠虔天刑”,即严谨观测天体运行规律。韦昭注释“载”为天文,说明其职责与星象、历法相关。
二、职能范畴
三、历史沿革 属周代礼制官职,后世类似职能逐渐并入太史局、钦天监等机构。其名称中的“载”字,既指代天文载体(天体),也暗含承载天命、沟通天人的象征意义。
注:关于发音存在sī zài与sī zǎi(-5)两种标注,可能因古今音变或注音差异导致,建议以《国语》原典研究为准。
罢劵霸留边帅补拟怅人琴车轮出来淡蛾单孑独立地震区趸当楯槛恶意中伤芳卿抚徕该罗诟耻规砭桂花糖合事宏拔会茶回老家混淆降恕脊肋鸡卵机明金箔井底银瓶鲸音迥汉龃齚腊日敛后疏前辽口陵人露车炉甘石罗浮梦缦然米糒明子旁囊判署便佞磬笔难书确凿不移任举伤世升龙疏水箪瓢庶徵天庆物如舞知相外晓河新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