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翎的俗稱。 清 代官員的冠飾,五品以上者用孔雀翎,稱花翎;六品以下者用鹖翎,稱藍翎。鹖翎色青黑,似烏鴉毛,俗因稱藍翎為老鸹翎,含輕視意。
“老鸹翎”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老鸹翎”是清代官員冠飾中“藍翎”的俗稱。根據官階不同:
部分來源(如)提到“老鸹翎”作為成語,形容老年人精神矍铄。但此解釋與其他權威曆史文獻記載差異較大,可能為現代衍生義或誤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進一步查閱清代典章制度文獻或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以确認具體用法。
《老鸹翎》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彙,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狀态,意為“呆頭呆腦,愚笨而且遲鈍”。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做事遲緩,思維遲鈍,缺乏敏捷和智慧。該詞帶有一定的貶義。
《老鸹翎》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老(⺾+老):部首⺾,總筆畫6
鸹(鳥+卦):部首鳥,總筆畫16
翎(習):部首羽,總筆畫10
《老鸹翎》一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具體出處和文獻證據尚未找到。根據語境推測,可能是民間口頭傳承的俗語或俚語。可能是根據老鸹的形象,結合翎毛等特征,用來形容某人遲鈍、愚笨的樣子。
《老鸹翎》的繁體字為「老鷇翎」。
古時候漢字寫《老鸹翎》時可能有些變化,但由于未找到确切的古代文獻資料,無法提供确切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幾個使用《老鸹翎》的例句:
1. 他平常行動遲緩,思維也很老鸹翎。
2.這個學生學習慢吞吞的,真是太老鸹翎了。
3.那個員工動作慢吞吞,做事老鸹翎,被領導批評了。
與《老鸹翎》相關的組詞如下:
1. 老眼昏花
2. 鸹脖子
3. 翎毛
與《老鸹翎》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愚鈍
2. 遲鈍
3. 笨拙
與《老鸹翎》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超凡入聖
2. 智慧靈活
3. 聰明敏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