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孔颖达 疏:“以己二亲今且病亡,身在役中,不得侍养,精神昬乱,故视物不察也。”莪,蒿之一种,茎抱根而生,俗称抱娘蒿。后遂借指对父母的悼念。 唐 白居易 《与从史诏》:“卿亡父早践班荣,久著声绩,永言褒赠,自叶典常。况卿孝友承家,勤劳事国;念兹忠节,皆禀义方。将慰匪莪之心,宜流自叶之泽。”
“匪莪”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本义来源
出自《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其中“莪”是一种茎抱根而生的蒿类植物(俗称“抱娘蒿”),诗句以“匪莪”比喻未能尽孝的遗憾,表达对父母的哀悼之情。
引申含义
后多借指对父母的悼念,尤其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抒发失去双亲的悲痛。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诏书中提到“将慰匪莪之心”,即用此意。
部分辞书(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不识时务、不知天高地厚”,但此释义与《诗经》及主流文献的用法不符,可能是误传或混淆其他词语。
建议结合权威典籍(如《诗经》)理解该词,避免歧义。如需更多考证,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匪莪》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其中,“匪”是由“匚”和“巿”两个部首组成,而“莪”则是由“艹”和“我”两个部首组成。
标题:《匪莪》的来源与繁体字《匪莪》这个词的来源并没有准确的考证记录。在古代,人们使用简体字书写,没有对应的繁体字形。
标题:古代对《匪莪》的写法根据历史记载,古时候对《匪莪》进行书写时,并没有固定的字形。因为古代汉字书法的发展,不同的书法家或不同的时代,对于字形的书写存在差异。
标题:《匪莪》的意义与例句《匪莪》在古代汉语中多指志足无知,马之健强,也可指作恶行凶。在现代,这个词很少被使用,已经逐渐被淘汰。
例句:
组词:匪徒、莪草、匪首、莪茵。
近义词:凶恶、邪恶、狡诈。
反义词:仁善、正直、忠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