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毦笔的意思、毦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毦笔的解释

古代文官上朝,簪笔于冠侧,以备书录奏事之用。《隋书·礼仪志七》:“文官七品已上毦白笔,八品已下及武官,皆不毦笔。”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臣职》:“旧时御史簪白笔,侧陛而坐,以奏不法,今者直备位,但毦笔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毦笔"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文献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溯源 "毦"指用鸟羽或丝线制成的装饰物,《说文解字》注:"毦,饰也"《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该字在《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天子仪仗"左建幢,右载黄毦",可见其作为礼仪装饰的功能属性。"笔"作为书写工具,在此特指具备特殊形制的毛笔,与普通书写用笔形成区别。

二、器物形制 据《中国历史名物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考订,毦笔特指魏晋时期流行的仪仗用笔,其特征为笔杆末端垂挂彩色丝绦或雉尾装饰。这种形制在《晋书·王导传》"持白玉毦笔,昼夜批答"的记载中可得佐证,表明其兼具实用与象征双重属性。

三、文化象征 毦笔作为古代文房雅器,其装饰性特征被赋予特殊文化内涵。宋代《文房四谱》指出"毦笔之设,非为染翰,实彰威仪"《文房器物考》中华书局1998年,说明其在特定场合中更多承担身份标识功能。此类器物常见于帝王赏赐、官员朝会等礼仪场景,成为权力阶层的身份象征。

网络扩展解释

“毦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1.基本定义

毦笔(拼音:ěr bǐ)指古代文官上朝时,将笔簪插在冠帽侧边,用于随时记录奏事或重要事务的工具。这一做法兼具实用性和礼仪性。

2.历史背景与使用规范

3.文化意义

毦笔不仅是书写工具,更体现了古代官员的职责与等级制度。通过佩戴方式和材质(如白色笔饰),可区分官员品级,具有鲜明的身份标识功能。

4.字形解析

如需进一步考证细节,可参考《隋书》或宋代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哀慕背惠食言驳文插烧锤击试验抵背扼喉胴胴断计风猋风耗拊楗覆亡干活官禁汩淴鬼鸟瑰姿鼓义浩丽鸿茫黉门客划拳降服兼疑镌谕钜鹿蔻丹款额懒鬼哰叨累垂零零令问卢都落漠买活槃操喷气发动机披心腹潜苞青海马人臣人节日省三花脸山邸涉笔成趣世氏疏解嗣膺素旧天雠笤帚星同产子退谷屯厄万无一失唯美主义乌文木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