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穷尽;极尽。《吕氏春秋·安死》:“智巧穷屈,无以为之。” 高诱 注:“穷,极;屈,尽。”《吕氏春秋·勿躬》:“是故圣王之德,融乎若日之始出,极烛六合,而无所穷屈。”
(2).屈从,听使唤。《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九年》:“上所赐奴婢,卒不肯穷屈,奏请纳之,悉自市寒贱可制指者。”
(3).困厄。 清 刘大櫆 《与吴阁学书》:“明公不嗤笑以为狂惑,而悯其穷屈,施之赏叹。” 清 吴定 《答任幼直先生书》:“邂逅之交,情逾故旧,矜我穷屈,吁叹再三。”
“穷屈”是一个多义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三种解释:
1. 穷尽;极尽
指事物达到极限或完全耗尽的状态。例如《吕氏春秋·安死》提到“智巧穷屈,无以为之”,高诱注“穷,极;屈,尽”。该词在《吕氏春秋·勿躬》中也有类似用法,描述圣王之德“无所穷屈”。
2. 屈从;听使唤
表示被迫服从或受人控制。如《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九年》记载,皇帝赏赐的奴婢因“不肯穷屈”,最终被替换为更易驱使的人。
3. 困厄;窘迫
形容处境艰难或精神压抑。清代刘大櫆《与吴阁学书》和吴定《答任幼直先生书》均用此词表达困顿境遇,如“矜我穷屈,吁叹再三”。
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籍或仿古语境。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其含义,如“穷”侧重极限,“屈”则含被动意,二者组合后语义随语境变化较大。
《穷屈》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它表示一个人因为贫困或低微的身份而感到困窘、窘迫。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贫困的生活或者低下的社会地位给人带来的难堪和苦楚。
《穷屈》这个词由左右结构组成。其中,左边的“穷”字是由穴和立两个部首构成,它的笔画数为9;右边的“屈”字是由尸、欠和心三个部首构成,它的笔画数为8。
《穷屈》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在古代社会中,贫困和低下的社会地位是很常见的情况,因此人们将这种窘境用词语来表达。在繁体字中,穷屈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在古代文献中,穷屈这个词的字形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的结构和意义是相同的。
1. 他由于家境贫寒,一直生活在穷屈的境地。
2. 在那个封建社会,人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穷屈和困苦。
3. 虽然他身份低微,但他从不因此而感到穷屈,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穷富、******、穷苦、窘境、屈折
贫困、窘迫、困顿、贫穷、窘困
富裕、舒适、优越、宽敞、富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