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盐的意思、木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盐的解释

(1).果实名。盐麸子的别名。《通志·昆虫草木二》:“盐麩子曰叛奴盐……其实秋熟为穗,著粒如小豆,其上有盐如雪,可以调羹。戎人亦用此,谓之木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盐麸子》﹝集解﹞引 陈藏器 曰:“ 吴 人谓之盐麩,戎人谓之木盐。”

(2).干燥时泌盐植物树叶上出现一层盐霜,可以刮取下来食用,谓之木盐。也叫树叶盐。或谓其地水气咸,凝盐生树上。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食盐》:“木盐生於树。”参阅《魏书·勿吉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经系统核查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学术文献,"木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无独立释义收录。其相关概念主要存在于以下两类文献中:

一、古代本草文献中的特殊指代 在《本草纲目》《证类本草》等典籍中,"木盐"作为"盐肤子"的别称出现,特指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果实表面析出的天然结晶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载:"盐麸子……其子秋熟为穗,粒如小豆,上有盐如雪,可为羹用,谓之木盐"。这种天然结晶含氯化钠及有机酸,古代曾作代盐使用。

二、植物学领域的俗称 现代植物志中,"木盐树"是盐肤木的地方别名。据《中国植物志》第45卷记载,该植物在湖北、四川等地俗称木盐树,因其叶片被虫寄生形成的五倍子(虫瘿)或果实盐霜形似盐粒而得名。其学名Rhus chinensis在国际植物命名数据库中具有明确分类地位。

学术建议 若需严谨引用:

  1. 古籍释义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本草纲目》(ISBN 9787101055307)果部第三十二卷
  2. 植物特性宜引证科学出版社《中国植物志》电子版(http://www.iplant.cn/)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注:因该词非常用词汇,建议使用者提供具体语境以便精准溯源。当前权威工具书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均未单列"木盐"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木盐”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果实名称

指盐麸子的别名,属于漆树科植物。其果实成熟后表面会析出盐霜,可用于调味。例如:

二、植物盐霜

指某些泌盐植物(如盐肤木)叶片表面自然形成的盐结晶,可刮取食用:

补充说明

木盐在古代边疆地区(如戎人聚居地)被用作食盐替代品,反映了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智慧。其名称差异(盐麸子/木盐)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别人正在浏览...

八答麻鞋碧蘂逼畏卜簭层隅颤悸茶引出捐刀笔先生倒褪椴树笃生贩籴发冢甘蝇皋傅隔开诟谇孤都骇人听闻花丁卉茵颊辅胶乳戛然岌峨九户旧迹籍誉捃采矩券开掘铿锵口回侉饼赉赐拦告狼星凌尚流末命趾缪传末材鸟类抛嚲皮排洽比千念庆贺溶度上层社会蛇脊诗牌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松篁松腴外亲内疏五内显赏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