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赖得的意思、赖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赖得的解释

幸亏,好在。 唐 元稹 《人道短》诗:“若此撩乱事,岂非天道短,赖得人道长。” 宋 周邦彦 《玉团儿》词:“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 明 叶宪祖 《团花凤》第三折:“赖得大爷贤明, 白秀才 也不曾受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赖得”是汉语中由“赖”与“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主要表达“依赖某种条件得以实现”的语义,常见于古汉语语境或特定方言中。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及《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华书局,2018年修订版)的释义,该词可拆解为以下两层含义:

  1. 表条件关联的副词性用法

    “赖”指“依靠、依赖”,“得”表示“能够、得以”,组合后强调“因依赖某事物而得以完成”,例如:“赖得良医,病乃痊愈”(出自《太平广记》卷三〇五),意为“依靠优秀医师的诊治,疾病才得以痊愈”。此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体现因果逻辑关系。

  2. 方言中的否定性委婉表达

    在部分南方方言中,“赖得”可引申为“懒得”的同音转写,表示“因主观不愿而放弃行动”,例如:“赖得出门”即“懒得外出”。这一语义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中被收录,属于区域性语言现象。

需特别说明的是,“赖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较少使用,其语义功能多被“幸亏”“依靠”等词汇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赖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基本含义:表示「幸亏、好在」,用于表达某种庆幸或依赖的情境,强调因外界条件或他人帮助避免了不利后果。

词源与例证

  1. 唐代用例:
    元稹《人道短》诗:“若此撩乱事,岂非天道短,赖得人道长。”
    ——意为:若非依靠人道的力量,混乱局面难以平息。

  2. 宋代用例:
    周邦彦《玉团儿》词:“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
    ——表达因相遇而庆幸,否则一生遗憾。

  3. 明代用例:
    叶宪祖《团花凤》第三折:“赖得大爷贤明,白秀才也不曾受亏。”
    ——强调因他人公正而免受冤屈。

现代关联

“赖得”是带有庆幸色彩的副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庆幸或依赖的对象。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班扇迸绝冰牀朝寒慈爱倒寘貂襜彫甍丁字梁斗击断庄遏密八音飞电腐胁疾告宁隔症弓里桂圆鼾眠横财黄绢词湖勇疆域杰牙借与解状极目鲸潮金书铁券进退无门酒材揪儿开花衣克长刻丝空生轑阳历澜麟角斗溜达落雁沉鱼緑绨穷大失居日加肉苁蓉若其扫迳上尊酒太庙檀子田籍通运枉结王闲维时为渊驱鱼,为丛驱爵文画乡养下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