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书铁券的意思、金书铁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书铁券的解释

即丹书铁券。古时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唐 罗隐 《代武肃王钱鏐谢赐铁券表》:“臣 鏐 言,优承恩旨,赐臣金书铁券一道。”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铁券》:“ 汉高祖 封功臣,始制铁券。其内鏤字,以金涂之,名曰金书铁券。歷代因之,以赐功臣。”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李贤》:“自古有军功者,虽以金书铁券,誓以永存。然其子孙不一再而犯法,即除其国,或能立功,又与其爵。岂有累犯罪恶,而不革其爵者?”亦作“ 金书铁契 ”。 明 王佐 《格古要论·杂考上·金书铁券考》:“於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始作铁券,其内鏤字,以金涂之,故名金书铁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书铁券是中国古代帝王颁赐给功臣的凭证性器物,具有特殊政治意义与法律效力。其名称源于制作材质与表现形式:“金书”指用朱砂或金粉书写的文字,“铁券”则是铁质载体,二者合称象征帝王承诺的不可更改性。

从形制与内容看,金书铁券多作瓦状弧形,表面镌刻受赐者的功绩及特权条款,常见内容包含免除死罪、减免刑罚等特殊待遇。据《后汉书·祭遵传》记载,东汉时期已出现类似铁券的颁赐制度,至唐代形成明确的“丹书铁券”制度规范,《唐六典》明确将其列为九等赏赐中的最高等级。

历代典章制度文献中,《明会典》详细记载了明代金书铁券的规格分级:公爵铁券形制阔一尺二寸五分,侯爵递减五分,伯爵再减五分。券文分左右两联,右券藏于内府,左券颁予功臣,形成独特的契约验证机制。现存实物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朱英铁券,可佐证其“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嵌金篆文”的工艺特征。

该制度在清代逐渐废止,但其历史影响持续存在于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中。如《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所述“誓书铁券”,即是对这种特权凭证的文学化再现,侧面印证了金书铁券在传统文化中的认知度与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后汉书·祭遵传》;《明会典》卷六十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文物档案)

网络扩展解释

“金书铁券”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功臣的一种特殊凭证,具有免罪或免死的特权。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金书铁券又称“丹书铁券”,是帝王用丹砂或金粉将誓词书写于铁制契券上,颁赐给功臣的凭证。其核心功能是承诺受赐者及其子孙享有法律豁免权,如唐代罗隐记载的“恕臣九死,子孙三死者”。

2.形制与用途

3.历史演变

4.文化意义

5.现存实例

目前可考的明代金书铁券实物存于青海省档案馆,为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赐予都督李文,宽37.5厘米,高21.2厘米,记载其战功及特权。


以上信息综合了历史文献与档案记录,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国家档案局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案典白冠氂缨白无常板直兵厮插标柴山嗔嗔德洋恩普调罨子董事端的断蟒堕颠贩夫俗子纺缁焚膏继晷佛院干茨腊甘之若素苟敬果干合色鞋怀私火术见前羁系昆崚困兽袴腿阑风长雨老娘家雷电交加量材录用离合的神光面见迷倦粘滑宁死不屈爬山涉水披发左袵腔板襁杖巧舌头轻重量级秋妇耆指善芳烧眉收文碎义酥醪檀主廷臣投降屠残窝贜屋宅闲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