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反求诸己的意思、反求诸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反求诸己的解释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instead of sb. else] 求:寻求。诸:“之于”的合音。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

发而不中,则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礼记》

详细解释

犹反躬自问。谓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孟子·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宋 程颐 《周易程氏传》卷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子夏 篤信圣人, 曾子 反求诸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反求诸己”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成语,强调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拼音:fǎn qiú zhū jǐ
字面含义:“反”指反过来,“求”是追究、寻求,“诸”为“之于”的合音,“己”即自己。整体意为遇到问题时,不责怪他人或环境,而是从自身寻找原因并改进。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以射箭为喻,说明有德之人会先端正自身,失败后不怨对手,而是自我反省。
另有历史典故:夏朝伯启战败后未归咎他人,而是反思自身治军不足,最终修德取胜。

三、深层内涵

  1. 儒家修身观:体现“克己”“自省”的儒家思想,主张通过内在反思提升德行。
  2. 责任意识:强调主动承担而非推诿,如《礼记》所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3. 实践智慧:通过自我改进化解矛盾,而非苛责外界。

四、使用场景

五、近义与反义

该成语至今仍被广泛用于教育、管理等领域,倡导积极自省的人生态度。如需了解更丰富的例句或典故细节,可参考《孟子》原文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反求诸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成语的拆分部首是从左到右分别是“反”和“求”,笔画总数为8。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法广泛且深入人心。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保持相同的写法。古代的汉字写法会因时代和地域而有所变化。以下是一个例句:"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反求诸己,找到问题的根源。" 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与其他词组合来形成新的词汇,但近义词或反义词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

别人正在浏览...

阿姆拔度半路修行暴敌瘭疽惭讳敕封螭阶赤肿传火楚界疵驳榱橑倒换打铺敌楼放鹢贩贸繁穰番役改心光澄浩浩汤汤衡管櫰香花炬黄弟回眼贱役径情直行惊心吊魄金马奖矜尚几头酒九弦琴了不长进隆谷陆地莲罗幌慲兜秘宝排儿拍纸簿潜息緁猎岂若虬角仁兄融合鋭藻散马伤诋勝計沈围畲田试酌司阙随珠头膊子汙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