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袒括的意思、袒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袒括的解释

古丧礼,死者已小敛,吊丧者袒衣括发而吊。语出《礼记·檀弓上》:“主人既小敛,袒、括髮。”《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何子平 ﹞母丧去官,哀毁踰礼,每至哭踊,顿絶方苏。值 大明 末,东土飢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絶擗踊,不闋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与 齐王 异生,俱非正嫡,特为吾意,今袒括是同。” 清 方文 《述哀》诗:“浹旬书始到,旅次聊袒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袒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袒括(tǎn kuò)

指古代丧礼中,人们解开外衣、束起头发以示哀痛的行为。其中“袒”指解开或脱去上衣,“括”指束起头发。这一仪式动作主要表达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敬意,是传统丧葬礼仪中的重要环节。

典源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恻怛之心,痛疾之意……袒括发。” 记载了亲人离世后,家属需赤足、披发、袒衣等行为,以身体的外在状态表达内心的悲痛。

权威释义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为:“袒,脱衣露体;括,束发。古代丧礼中表示哀痛的一种仪式。”

  2.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在注解《礼记》时指出:“袒括是丧礼的仪节,通过形体的改变象征内心的哀戚。”

  3.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释义:“袒衣括发。古丧礼,去冠括发,脱衣露体,以示悲愤。”

文化内涵

“袒括”体现了中国古代“丧尽其哀”的伦理观念,通过身体符号传递情感,属于周礼中“凶礼”的组成部分。这一仪式在后世逐渐简化,但核心精神仍影响传统丧仪中对“哀容”的重视。

说明:因“袒括”属生僻古语,现代词典网络公开资源较少,释义主要依据纸质权威辞书及古籍原文,故未提供电子链接。如需深入考据,建议查阅《礼记》原典或专业机构典藏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袒括”是一个古代丧礼术语,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指古人在丧礼中,当死者完成“小敛”(即初步整理遗体的仪式)后,吊丧者通过袒露左臂(袒)和束起头发(括)的方式表达哀悼。

  2. 构成解析

    • 袒(tǎn):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左臂,象征悲痛至极。
    • 括(kuò):用麻绳或布条束发,取代日常发饰,体现丧礼的庄重。
  3. 礼仪背景
    该仪式记载于《礼记·檀弓上》,原文提到“主人既小敛,袒、括发”,表明这是主家与吊唁者共同遵循的礼节,用以强化丧礼的肃穆氛围。

历史实例

《宋书·孝义传》记载,何子平在母亲丧期“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侧面反映了当时对袒括等丧仪的重现程度。

补充说明

“括”在此处读作kuò,与“包括”的“括”同音,但特指束发动作,需注意与“挺括”(guā,指衣物平整)的读音区别。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古代丧仪流程,可查阅《礼记》原文或相关礼制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邦纪保训奔戎勃然作色豺狼当道诧叹车到山前必有路沉博绝丽登孰发闪風雲會副次观者成堵进礼计日酒后茶余九崖克家空居空木孔章僚侍辽豕颲颲麟台监卢女麻捣门阅面糊明教不变气断气氛青梅祈年观秋声赋羣艺热敷人月圆乳漆乘舆车圣子神孙神意设斋市里守戍霜毛说兵机四禅思怀送电竦垒所愿提地推贤枉路闻生没死舞旋鲜凌凌闲位险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