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被动式的意思、被动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被动式的解释

[passive form(vioce)] 说明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受动者的语法格式

详细解释

说明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被动者的语法格式。汉语的被动式有时没有形式上的标志,如:他选上了ㄧ麦子收割了。有时在动词前边加助词‘被’,如:反动统治被推翻了。有时在动词前边加介词‘被’,引进主动者,如:敌人被我们歼灭了(口语里常常用‘叫’或‘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被动式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重要句式类型,指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承受者(受事),而非发出者(施事)的句子结构。其核心特征是通过特定语法标记(如“被”“叫”“让”等)引出动作施事者,或直接表示被动关系。以下从语义、结构与语用三方面详解:


一、语义特征

  1. 主语为受事

    主语表示承受动作的人或事物,例如:“玻璃被打破了”中,“玻璃”是“打破”的承受者。

  2. 隐含施事主体

    施事可由“被”“叫”“让”等介词引出(如“他被老师批评了”),也可省略(如“钱包被偷了”)。

  3. 表达受动性与结果性

    强调受事者受动作影响后的状态变化,常含“遭受”“不如意”的语义色彩(如“房子让洪水冲毁了”)。


二、结构形式

  1. 典型结构

    主语(受事) + 被 / 叫 / 让 + 施事 + 动词 + 其他成分

    例:方案 [主语] [标记] 委员会 [施事] 否决了 [动词]。

  2. 省略施事的结构

    主语 + 被 + 动词 + 其他成分

    例:谣言 [主语] 已被澄清 [动词]。

  3. 无标记被动式

    主语为受事但无“被”字,需依赖语境判断(如“问题解决了”)。此类句式主语多具无生性(非人事物),动词常带结果补语(如“完”“好”)。


三、语用功能

  1. 突出受事主体

    将受事置于主语位置,强调其状态变化(如“遗产全被捐给了慈善机构”)。

  2. 隐含不如意或中性结果

    传统用法多表消极事件(如“他被骗了”),现代汉语已扩展至中性/积极语境(如“他被选为代表”)。

  3. 衔接上下文

    当受事为已知信息时,被动式可保持话题连贯性(如“这份提案昨日提交,现已被通过”)。


学术参考文献

  1. 吕叔湘主编.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商务印书馆,1999:

    定义被动式为“主语是受事,用‘被’引进施事”的句式,并分析其语义倾向与结构变体。

  2. 朱德熙. 《语法讲义》. 商务印书馆,1982:

    系统论述“被”字句的语法标记功能及受事主语句的关联性,区分有标记与无标记被动式。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被”字条释为“用在动词前,表示主语是受事”,并举例说明被动句式构成。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汉语语法著作,结构分析及语用功能阐释均基于语言学共识。

网络扩展解释

“被动式”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但最常见的是语法中的被动语态,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非执行者。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语法中的被动式(被动语态)


2. 其他领域的被动式


主动式 vs. 被动式对比

类型 强调对象 例句
主动式 动作执行者 科学家发现了新元素。
被动式 动作承受者或结果 新元素被(科学家)发现了。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某领域的被动式,可提供具体上下文以便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鞍帕八卦丹把袂半劳动力拔十得五贝子便饭卜辞布施不择挫锐倒是丢包董役髴髴扶揑概况甘醴功役贯月槎归流鬼头魔眼庋置河鼓恒直鸿施后备花瑞胡笳十八拍叫嚣矜矜业业锦纨亮气裂土分茅流离颠疐庐垩买功冥讨柅杜捻脚捻手耆长清陗审详慎灶授予说穿説和驷骐苏州擡奖讨贼万物之灵无讳夏季祥历闲了闲歇小迟消日泻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