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浑天仪中可以测望星宿的器件。《书·舜典》“璿璣玉衡” 孔颖达 疏引 汉 马融 曰:“浑天仪可旋转,故曰璣衡。其横簫所以视星宿也。”《宋史·律历志九》:“ 尧 敕 羲 和 制横簫以考察星度,其机衡用玉,欲其燥湿不变,运动有常,坚久而不能废也。”
“横箫”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文学意象综合理解:
天文仪器部件
指古代浑天仪中用于观测星宿的组件,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对“璿璣玉衡”的注解。汉代马融提到,浑天仪可旋转,其“横箫”用于观测星宿位置。《宋史》记载尧曾命羲和制作横箫,以玉为材质确保稳定性。其结构包含横置的管状部件,连接于浑天仪主体,辅助测量天体运行。
文学意象中的乐器
部分诗词(如宋代刘克庄、元代王冕的作品)将“横箫”描述为横吹的管乐器,可能与笛、箫相关。但需注意,传统乐器中“箫”多为竖吹,而“横箫”或为古称,现代常称横吹者为笛。提到,横箫音色含蓄,擅于表现哀婉情绪,与笛的嘹亮形成对比。
该词本义为天文仪器部件,后衍生为文学中横吹乐器的代称。实际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横箫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一种横吹的竹制乐器。它由两节竹管组成,中间有一个提笛口,可以通过吹气产生美妙的音乐。横箫常用于古代乐曲演奏以及民间音乐表演。
拆分部首和笔画:横箫的“横”字部首为"木",共四笔;“箫”字的部首为"竹",共十三笔。
来源和繁体:横箫这个词在古代的字典中并未找到,它是由“横”和“箫”两个字组成,源自横吹的竹制乐器的名称。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横箫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横吹的意思通过“横”字表达出来,而“箫”字则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他十分擅长吹奏横箫,每当他吹奏时,周围的人们都会陶醉在那美妙的音乐中。
组词:吹箫、竹箫、笛箫。
近义词:笛子、长笛。
反义词:直笛、纵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