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课(占卜的一种)用的签筒。《水浒传》第一○二回:“那 李助 问了 王庆 姓名,将课筒摇着。”《白雪遗音·玉蜻蜓·问卜》:“那 芳兰 ,拿了课筒,来至帘内。”
“课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古代占卜活动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搜索结果的详细解释:
课筒(拼音:kè tǒng)指古代用于“起课”(一种占卜方式)的签筒。占卜者通过摇动筒身,随机抽取签条,再根据签文推断吉凶或解答疑问。
《水浒传》第一〇二回
文中提到李助为王庆占卜时:“将课筒摇着”,生动描绘了占卜过程中使用课筒的动作。
《白雪遗音·玉蜻蜓·问卜》
描述芳兰“拿了课筒,来至帘内”,反映了课筒在民间占卜场景中的实际应用。
“课筒”是古代占卜工具,兼具实用与文化象征意义,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体现中国传统占卜习俗。
《课筒》这个词指的是用来放置课本和学习用品的筒状容器。在学生中间也常常称之为“文具筒”,它是学习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课筒》这个词的部首是“讠”和“竹”,“讠”表示语言、说话的意思,“竹”则表示与竹子相关。这个词一共有10个笔画。
《课筒》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明确,最早出现在明代朱权的著作《文房四谱》中。当时用盖在书上的一种书立就叫做“课筒”,后来逐渐延伸到指用来放置书籍和学习用品的容器。
《课筒》的繁体字为“課筒”,与简体字的写法相比,它的书写结构稍微复杂一些。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课筒这个词可以用竖直的线段表示“课”,然后再用两个横线和一个竖线,表示“筒”。整个词的写法比较简洁,没有现代汉字中那么多的笔画。
1. 我把书放进课筒里,以便随时取用。
2. 她的课筒里摆满了各种颜色的笔和铅笔。
文具筒、笔筒、教室筒、书款筒
文具盒、书包、书橱、书柜
书本、文具袋、散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