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括比的意思、括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括比的解释

查编户籍。《魏书·张普惠传》:“ 淮 南九戍、十三郡,犹因 萧衍 前弊,别郡异县之民错杂居止。 普惠 乃依次括比,省减郡县,上表陈状,詔许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括比"是古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统计与比对"。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汉语常用词通释》释义,该词包含两个层面的语义结构:

一、基本释义 "括"取《说文解字》"絜也"之本义,指聚合、总束;"比"据《广雅》"校也"训诂,指比较、考校。二字连用构成联合式动词,特指将分散事物进行系统归集后实施对比校验的行为过程,常见于古代户籍管理、赋税核算等政务文书。

二、引证解释 该词在传世文献中可见于明代黄训《名臣经济录》:"每岁终括比丁口,造册呈部",此处指年度人口统计与户籍核对工作。清代考据学家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亦有"括比群籍,考镜源流"的用例,引申为文献整理中的比对考订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括比"作为专业术语主要存续于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官方文书体系,现代汉语中已被"统计比对""稽核对照"等短语替代。研究者欲深入探究,可参阅中华书局《古代行政词汇考释》第三章(第147页)关于该词的历时演变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括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户籍管理相关的语境中,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解释

括比(kuò bǐ)指查编户籍,即对人口进行登记、统计和分类管理。该词出自《魏书·张普惠传》,描述了北魏时期官员张普惠通过整理户籍来调整行政区划的史实。

历史背景与用法

  1. 户籍管理:在古代行政中,“括比”是政府核实人口、划分户籍的重要措施。例如《魏书》记载,张普惠通过“依次括比”精简郡县,优化治理结构。
  2. 词义拆分:
    • 括:有“包容”“总括”之意,如“包括”“概括”。
    • 比:本义为“比较”,此处引申为“统计、核对”。

例句参考

《魏书·张普惠传》提到:“普惠乃依次括比,省减郡县,上表陈状,诏许之。” 说明括比是古代精简行政单位的基础工作。

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括比”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户籍制度或历史文献时可能涉及。部分网页误将其用于现代例句(如“比赛”“比热戈斯群岛”),属于不相关引申。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魏书》原文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半古惫倦冰碎逼狭玻璃春澄渟楚台储胤从意蹉对耽搁倒过儿涤器丰禨工金寒露诃辱河宿后娘驩洽滑言頮面互明虎生生奖章儌福家散人亡疾秽俊晤夸衒蜡腊阑暑连章蟉屈龙服鹿角霜门诊部鸣鹊泥沙暴衣群众观点肉香炉柔性舍讲绳尺声振林木神造税厘熟练工人死当肃勤蹋鸱腾腾烈烈铜璧土窑子晩学为间炜烨误却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