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匠用以较曲直、量长短的工具。 宋 叶适 《祭韩子师尚书文》:“威望之所销压,气焰之所炙炘,绳尺之所裁量,机智之所纠纷。” 清 唐甄 《潜书·良功》:“天下之材不齐,其成器也万变万巧而不一,岂有斧刀之所不能施者哉?岂有绳尺之所不可合者哉?” 金近 《测量队到村里来》:“测量队到我们村里来了,把那根长长的绳尺拉开。”
(2).比喻法度、规矩。 宋 陆游 《东阳陈君义庄记》:“今虽自力,而不合於有司之绳尺。” 清 魏源 《黄山》诗之三:“变幻各纵奇,不復就绳尺。”
(3).衡量。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作为诗古文词,纵笔所如,龙驤霞蔚,不可以诸家相绳尺,而能卓然自为一家。”
(4).引申为以之为标准。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席上歌《借扇》、《见娘》二折,出腔收韵,绳尺 魏 家。”
绳尺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解析 "绳"指测量直线的墨绳,"尺"为长度单位,合称表示测量工具。《汉语大词典》指出其本义为"木工用以测定曲直、长短的工具",如《庄子·马蹄》"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即为此义。
二、引申含义 引申为规范准则,见于《辞海》释义"准则;法度"。明代张居正《进帝鉴图说疏》"绳愆纠谬,臣道为先"中,"绳"已引申为规范义。《明史·职官志》载"以六计弊羣吏,二曰廉能...三曰绳愆",此处"绳"特指监察法度。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其现代用法:①保留古义指测量工具;②比喻标准或规范,如"法律是社会的绳尺"。在建筑领域,清华大学《营造法式注释》仍沿用"绳尺校验"的专业术语。
该词源流演变可追溯至先秦文献,在《周礼·考工记》"圆者中规,方者中矩"中已见测量工具的规范化使用,经两汉至明清逐渐发展出双重语义。
“绳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工具义
指工匠使用的测量工具,即“绳”与“尺”的组合。其中“绳”用于校准直线,“尺”用于度量长度,合称表示规范测量手段。
比喻义
引申为法度、规矩,强调对行为或事物的约束标准。例如宋代文同诗句“闺闱足仪检,常恐犯绳尺”即用此意。
现代语境中,“绳尺”多用于书面语,强调对规则、标准的遵循,例如“行事需遵绳尺”。其工具本义因现代测量工具普及而较少使用,但比喻义仍具生命力。
该词兼具实用工具与抽象规范的双重内涵,体现了汉语中“器物”向“准则”的语义延伸。
辩客布素潮汐能巢许嗤妍词气大净钓誉沽名斗很锻炉恩旧芳芽废淹坟仓風流千古港务局歌坛骨噜噜洪灾皇邑鬟脚会鼌矫异接唱界定禁持禁饬近卫军考生科仪快抃狂缪浪子老草怜我怜卿麟书李轻车论着鸣鸟年份黏天宁愿拟讬暖耳髬耏弃其余鱼曲方氏闰日三真六草慴服笙筑实偪处此式型耍龙説话的桃花脸脱套为寿先祖谐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