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暑的意思、阑暑的详细解释
阑暑的解释
暑气将尽。《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 李善 注:“阑,犹尽也。” 李周翰 注:“阑暑,谓夏末暑气阑也。”借指夏末。 清 朱彝尊 《摸鱼子·送魏禹平还魏塘》词:“君且住,算我便归迟,定不过阑暑。”
词语分解
- 阑的解释 阑 (闌) á 同“栏”①。 同“拦”。 〔阑干〕a.同“栏杆”;b.纵横交错,参差错落,如“梦啼妆泪红阑阑”。 〔阑入〕进入不应进去的地方,混进,如“无票不得阑阑。” 残,尽,晚:夜阑人静。阑珊。
- 暑的解释 暑 ǔ 热:暑天。暑热。暑假。酷暑。 中医学“六淫”之一。 寒 笔画数:; 部首:日;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阑暑是汉语中一个典雅的古语词汇,专指夏季即将结束的时段,即夏末暑气渐消之时。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与用法:
一、基本释义
阑暑指“暑气将尽、夏季接近尾声”的时节。“阑”意为将尽、衰落,“暑”即炎热、夏季,合称表示盛夏酷热消退、初秋凉意初显的过渡期。
来源:《汉语大词典》 “阑暑”词条。
二、字义解析
-
阑(闌)
- 本义为门前的栅栏,引申为残尽、衰退之意(如“夜阑”指夜深将尽)。
- 在时间描述中强调临近终结的状态。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阑”字释义。
-
暑
- 指炎热的季节或气候,特指夏季三伏天的酷热。
来源:《说文解字注》 “暑”字释义。
三、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阑暑”不仅表示时间节点,更承载物候变化的诗意联想:
- 自然象征:蝉鸣渐弱、草木转疏,暗喻暑热衰竭、秋意萌动。
- 文学意境:古代诗词常以“阑暑”烘托时序更替的寂寥感,如杜甫诗中“阑暑金秋暮,高凉玉露团”。
来源:《全唐诗》杜甫《夏日叹》及相关诗注。
四、使用场景与例句
-
典籍用例
- 《周礼·天官》注疏:“阑暑至,则藏冰启。”(暑气将尽时启用藏冰)
来源:《周礼正义》卷三。
-
诗词例证
- 宋代陆游《秋思》:“阑暑全消蟋蟀鸣,露华渐白月华清。”
来源:《剑南诗稿校注》卷二十二。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
- 《周礼正义》,[清]孙诒让,中华书局点校本。
- 《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阑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án shǔ,主要用于描述夏末秋初的时节,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 字义解析:由“阑”(临近结束)和“暑”(夏季炎热)组成,字面意为暑气将尽、夏季接近尾声,秋季即将开始。
- 时间范围:一般指夏末,即立秋前后暑热逐渐消退的阶段,但尚未完全进入秋季。
二、文学与历史用例
-
古代诗文:
- 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阑,犹尽也。”。
- 清代朱彝尊词:“君且住,算我便归迟,定不过阑暑。”借指夏末的离别场景。
-
使用场景:
- 描写自然季节更替,如夏末天气转凉、植物变化等。
- 比喻事物或情感的转变,如用“阑暑”暗喻人生阶段的结束与新开始。
三、补充说明
- 近义词:残暑、夏杪。
- 反义词:盛夏、酷暑。
- 权威性来源:该词在《文选》《汉典》等古籍及现代词典中均有收录,释义一致。
若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文选》或清代朱彝尊的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百尺无枝背景博羊材料嘈啐谗妄茶余饭饱辰汉尘顽慈和摧错荅焉东陵道二尾子非直奉令副净供祀关畿贯索城昊天恩璜渚践机交椅截肪节货既而籍躝锦工决绝局蹐开皇扛半拉子活崆峒山叟列门旅窆茫无所知莽撞末编目量意营木马鸟了帅鬡须旁吏七大夫乞火人球琳碁子榷酤曲袒深井神竦心惕驶景松垮素餐尸位叨教特长万耑乌几邪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