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敬献勤劳。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推远童稚之幼志,弘积 文 武 之就德,肃勤高祖之清庙,六合之内,靡不蒙德;岁岁与天无极。” 唐 高彦休 《高阙史·丁约剑解》:“然某肃勤左右,二载於兹,未能忘情,思有以报。”
“肃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分析如下:
核心含义
指“敬献勤劳”,即怀着恭敬之心勤勉做事,常见于古代文献中表达对尊长、职责或礼仪的郑重态度。
文献出处
语境应用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体现对他人的尊敬与自身勤勉的结合,如祭祀、侍奉等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博物志》《高阙史》等古籍原文。
肃勤,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
肃(肀+十):肀是肉的上部,十是十字形状;总共有8画。
勤(力+人):力象征力量,人表示人的形状;总共有7画。
肃勤源自于古代,是一种用来描述人们行为态度的词语。肃指严肃、恭敬,勤指勤奋、刻苦。合在一起形成的肃勤意味着做事恭敬严肃,勤奋努力。
《肃勤》的繁体字为「粛勤」。
「肃勤」在古代的写法略有不同,分别为「肅勤」。现代汉字的一些写法在演变过程中会有所改变。
1. 他肃勤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从不马虎。
2. 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肃勤的态度。
肃仪、肃静、勤行、勤奋
恭敬、严肃、勤劳、刻苦
懒散、漫不经心、敷衍塞责、随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