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枯鳞的意思、枯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枯鳞的解释

枯鱼。亦喻处于困境者。《隋书·儒林传·王孝籍》:“伏惟明尚书公动哀矜之色,开宽裕之怀。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唐 刘长卿 《狱中闻收东京有赦》诗:“持法不须张密网,恩波自解惜枯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东风殢得红颜瘦,枯鳞望断西江口,雨惨云愁咽 楚 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枯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解释

枯鳞(拼音:kū lín)指干枯的鱼,常用来比喻处于困境、急需援助的人或事物。该词具有文学化的隐喻色彩,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词中。


二、字义分解


三、出处与典故

其比喻义源自《庄子·外物》中“涸辙之鲋”的典故:庄子曾向监河侯借粮,对方敷衍说等收税后再借,庄子以“涸辙之鲋(困在干涸车辙中的鱼)”自喻,强调急迫的困境。后世由此衍生出“枯鳞”“涸鳞”等表达。


四、文献用例

  1. 《隋书·儒林传》:王孝籍上书求援时写道“咳唾足以活枯鳞”,以枯鳞自比,恳请帮助。
  2. 唐代刘长卿诗句:“恩波自解惜枯鳞”,呼吁执法者宽厚,莫让困境者如枯鱼般绝望。

五、相关成语

“斗水济枯鳞”出自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意为用少量水救助干涸的鱼,比喻以微薄之力帮助困境中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诗词背景,可参考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枯鳞的意思

「枯鳞」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动物的鳞片已经干燥、脱落或者老化,呈现出干枯和不光滑的状态。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事物质地干燥、枯槁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枯鳞」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鳥(niǎo)」,分别代表木头和鸟类。

「枯鳞」一共由12画组成,其中「枯」为8画,「鳞」为4画。

来源

「枯鳞」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中的描述,例如「枯鳞岁岁皆应有,富贵花开花谢频」。由于鳞片的干燥老化现象比较常见,所以「枯鳞」逐渐被用来形容事物的干燥,失去活力和生机的状态。

繁体

「枯鳞」的繁体字为「枯鱗」,在繁体字中「鱗」表示鱼的鳞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法中,「枯鳞」的字形和现代写法相比有一些细微差别。例如在《说文解字》中,「枯」的字形是由「臣」和「十」组成,「鳞」的字形是由「鳥」和「米」组成。

例句

1. 他长期工作繁忙,容颜逐渐枯鳞败败。

2. 农田缺水,庄稼枯鳞不堪一击。

组词

枯朽、枯竭、枯燥、枯萎、鳞片、鳞次栉比。

近义词

干枯、枯槁、枯燥、凋零。

反义词

鲜活、生机、欣欣向荣、茁壮成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