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钦明的意思、钦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钦明的解释

敬肃明察。《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 ,曰 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后遂以“钦明”为对君主的颂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 唐 吴筠 《览古》诗之九:“ 汉景 称钦明,滥罚犹如斯。”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公主事舅姑》:“主上钦明,动修法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钦明”是一个古雅而庄重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尤其指帝王或圣贤所具有的崇高德行。其核心含义可以拆解为:

  1. 钦:

    • 本义:恭敬、敬重。引申为谨慎、肃敬的态度。
    • 在“钦明”中,强调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天地、祖先、职责或道德的敬畏之心和严肃认真的态度。
  2. 明:

    • 本义:光明、明亮。引申为明智、明察、通晓事理、智慧。
    • 在“钦明”中,强调洞察力、智慧、对事理的透彻理解和英明的决断力。

因此,“钦明”的整体含义是:

词源与经典出处:

“钦明”一词最著名的出处是儒家经典《尚书·尧典》,用于赞美上古圣王帝尧的德行: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意思是:考察古代的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明察、有文德、思虑深远而温和,诚信、恭谨、能够谦让,光辉照耀四方,达到天地。)

权威辞书解释参考:

  1. 《尚书正义》(唐·孔颖达 疏): 对《尧典》中“钦明文思”的解释是:“‘钦’谓意恒肃敬,‘明’谓照了人事。” 指出“钦”是内心恒常保持肃敬,“明”是能明察人间万事。来源:《尚书正义》
  2. 《尚书集传》(宋·蔡沈 注): 解释“钦明文思”为:“钦,敬也。明,通明也。文,文章也。思,意思也。” 将“明”解释为“通明”,即通达明晓。来源:《书集传》
  3. 《康熙字典》: 在“钦”字条下引用《尧典》“钦明文思安安”,并引《疏》:“钦是心恒肃敬也。” 在“明”字条下解释其含义众多,包括“照也”、“通也”、“发也”、“视也”等,与“钦”结合时,取其“通晓”、“明察”之意。来源:《康熙字典》
  4. 《汉语大词典》: 对“钦明”的解释为:“敬肃明察。《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 汉 孔安国 传:‘钦,敬也。’ 唐 孔颖达 疏:‘照临四方谓之明。’后遂以‘钦明’为对君主的赞词。” 明确指出其核心是“敬肃明察”,并说明其作为君主赞词的由来。来源:《汉语大词典》

“钦明”是一个源自《尚书》的褒义词,用于高度赞誉圣王或贤人兼具内心的庄重敬畏(钦) 与外在的明察智慧(明) 的完美德性与能力。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理想统治者品格的最高要求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钦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īn míng,其核心含义为敬肃明察,主要用于形容君主的德行与治理能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演变

  1. 经典出处:
    源自《尚书》,后经汉代学者马融注解:“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 意指威严的仪态与普照天下的智慧。
  2. 颂扬君主:
    后世将“钦明”作为对君主的称颂之词,如唐代吴筠《览古》诗云:“汉景称钦明,滥罚犹如斯。”

三、延伸用法


四、近义与关联词


“钦明”最初是儒家经典中对圣王的赞美,后逐渐演变为对德才兼备者的称颂。其内涵融合了庄重态度与卓越洞察力,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人文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拔锅卷席白题舞办理避静播获沧海桑田廛闬臣制储季电力线敌国通舟定从东师都踊独完二铢钱发报发饷丰逸缝缀格仆圭璋旱气核电厂黑烟河梁别恨相知晩货匨家成业就基本词汇吉驾景点鲸蜡劲势疾迅扣儿快活三礼训落句没男没女恼杀女媄千回百转气忿忿缺吃少穿确考乳窟三袭生民涂炭沈思默想市秤殊绝鼠乡顽尊嗢石兰惟我独尊五子效慕夏氏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