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偷生。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黄端伯》:“或劝削髮为僧归 江西 ,答曰:‘临难毋苟免,圣人之言也,可藉口释氏偷息人间耶!’”
媮息:偷生;苟安。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 江 表张黄旗,王气销赤帜。媮息仅一年,传闻有二异。” 金一 《心声》:“于斯时也,僝焉媮息,简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唤大魘而使之觉。”
“偷息”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由“偷”(暗中、悄悄)和“息”(呼吸)组成,形容因极度害怕或紧张导致呼吸微弱甚至暂停的状态。
例句:
“他躲在门后偷息,生怕被发现。”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人在危险、紧张环境中的生理反应。
指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生存,带有消极妥协的意味。
文献例证:
清代陈田《明诗纪事》中记载:“可藉口释氏偷息人间耶!”(意为:怎能借口佛教教义苟活于世?)
近义词:苟安、偷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或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偷息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隐藏呼吸或暂时停止呼吸,也可以理解为轻微的呼吸声。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亻部,右边是息部。其中,亻部表示人,而息部则表示呼吸。根据笔画计算,偷息共有9个笔画。
这个词汇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古代文献中,偷息被用来形容人在追求心灵和身体上的平静时所进行的呼吸调节。它可以用来说明一个人在冥想或专注时的状态。另外,偷息也可以描述一个人在紧张或害怕时呼吸变得微弱的情况。
在繁体字中,偷息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它的繁体形式是「偷息」,使用了更多的笔画来书写这个词汇。在繁体字的书写中,每个字形更加复杂,呈现出独特的书写风格。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时候,偷息的写法为「偸息」,其中的「偸」与现代的「偷」相似,都是由亻部加上寿部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偸」也常用来表示隐藏或潜行的意思。
一些例句中可以看到偷息的运用:
1. 他闭上眼睛,偷息了一下,然后继续专注地思考。
2. 面对犯罪嫌疑人,警察的每一次偷息都显得格外重要。
与偷息相关的词汇有:
1. 寂静:与偷息意思相近的词汇,表示完全没有声音或噪音。
2. 悄无声息:形容极为轻微或没有任何声音或动静。
反义词方面,由于偷息表示隐藏或停止呼吸,它的反义词可以是「呼吸」「喘息」等意味着正常呼吸或加速呼吸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