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come stunned,spee-chless]∶傻呼呼
人们一见我,就哈哈大笑起来,把我笑得愣乎乎的
(2) [rash,pep;vigor]∶形容鲁莽轻率
他带着一股子愣乎乎的劲儿,像是什么都不管不顾似的
犹傻呼呼。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四章:“‘打过防疫针也不行!’那个哨兵愣乎乎地说。”
“愣乎乎”是一个汉语口语化表达,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该词形容人处于发呆、迟钝或迷茫的状态,表现为因外界刺激或内心困惑而无法及时反应。例如:
部分方言或特定语境中,也可表示鲁莽轻率的行为特点。例如:
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侧重:
建议在正式写作中优先使用“发愣”“迟钝”等规范表达,日常口语可根据情境灵活使用该词。
愣乎乎是一个常用的口语词汇,在汉语中常用来形容人在思考、行为或情绪上显得迟疑、迷茫、迟钝的状态。
愣乎乎是由“心”和“贺”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它的总共有7笔。
愣乎乎这个词从其字面意思来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来源。它可能与方言中的“愣”(表示迟疑、不知所措)和“乎乎”(表示迟缓、迟钝)相结合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流行,并进入了现代汉语的口语中。
作为一个常用词汇,愣乎乎没有一个官方的繁体字。但是,有些人会使用相似的字形“愣忽忽”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在古代汉字中,写作愣乎乎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尽管没有明确的古代写法,但据推测,可以使用类似于“愣惚惚”或“愣慌慌”等写法来表示。
1. 他站在那里,愣乎乎地看着前方,不知道该怎么办。
2. 这个问题让她愣乎乎的,不知道应该作何回答。
3. 他的反应总是愣乎乎的,显得有点迟钝。
近义词:犹豫、迟疑、茫然
反义词:果断、敏捷、机智
愣头愣脑、愣住、愣是
愣乎乎这个词汇的使用让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一个人迟疑、迷茫、迟钝的状态,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在口语和文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增添了一定的形象和幽默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