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服事;供人役使。《墨子·备梯》:“ 禽滑釐子 ,事子 墨子 ,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悉斩送 弥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其吏从兵众,皆士伍小人,给使东西,不得自由。”《隋书·李圆通传》:“ 李圆通 , 京兆 涇阳 人也。父 景 ,以军士隶 武元皇帝 ,因与家僮 黑女 私,生 圆通 。 景 不之认,由是孤贱,给使 高祖 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前任 浙江 学政时,署中一小儿,恒往来供给使。以为役夫子弟,不为怪也。”
(2).供役使之人。《三国志·吴志·孙皓传》“ 皓 以其恶似 张布 ,追改 定 名为 布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定 , 汝南 人,本 孙权 给使也,后出补吏。”《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先是,帝( 隋煬帝 )选驍健官奴数百人置 玄武门 ,谓之给使,以备非常,待遇优厚,至以宫人赐之。”
给使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词性的古语词,其释义与用法如下:
指供人驱使、服侍或执行任务。此义项源于古代使役动词的用法,强调对他人的服务关系。
例证:
《汉语大词典》引《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注:“给使,谓供役使也。”
《古代汉语词典》释:“给,供给;使,役使。合指听候差遣。”
引申指被差遣的下属或仆从,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侍从人员的称呼。
例证:
《辞源》载:“给使,仆役之称。如《后汉书·窦融传》:‘融辄遣给使,具言状。’”
《汉语大字典》释:“唐宋时期多指宫廷内侍或官府杂役。”
由“给”(供给)与“使”(役使)复合构成,最早见于先秦文献,汉代后逐渐固定为名词性称谓。
多用于描述古代宫廷、官府或贵族家中的低级役者,含一定谦卑色彩。明清小说中偶见泛称仆从。
例:《红楼梦》(程甲本)第五十五回:“命小给使们抬了藤屉子来。”
权威参考来源:
“给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动词用法:服侍或供人役使
指为他人提供服务或听从差遣。例如《墨子·备梯》中记载“役身给使,不敢问欲”,描述弟子禽滑釐辛勤服侍墨子。《后汉书·杨震传》提到“宦竖之官,本在给使省闼”,说明宦官的本职是供人役使。
名词用法:供役使的人
指被差遣的仆役或下属。如《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设置“给使”作为玄武门侍卫,《三国志》注引《江表传》中孙权曾以“给使”代指随从。
补充说明
如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参考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傲上矜下白緤宝刹鞭镫秉文兼武布阵超增补廪点天灯独立宣言凤喙负荆鲑菜龟组翰藻黑老乌黑重浣花叟呼喊回暖焦心劳思鸠栖吉网军具空埳寇窃阔积里塾李下瓜田鹿鸣筵轮迹默计骈肩叠迹凭吊琵琶剖幽析微蒲菜蒲牒愆目侨吴漆黑钦岑清府情通覰看蠼螋疮饶赦绕指三冠笙管乐赦宥市事使信属车树榦庶襚锁口贪馋温雅小床消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