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互荐举。《楚辞·离骚》:“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煢独而不予听!” 王逸 注:“相与朋党,并相荐举。”
2.同时荐举。《汉书·宣帝纪》:“唯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
3.同时列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因知《招魂》乃 原 作也。若属 宋玉 所作, 史公 必不与诸篇并举。”
“並舉”(现简体写作“并举”)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含义:
相互荐举
指古代通过互相推荐形成朋党的行为。如《楚辞·离骚》中“世並举而好朋兮”,王逸注解为“相与朋党,並相荐举”。此义项强调群体间的利益性推举。
同时荐举
指同时选拔或任用多人。例如《汉书·宣帝纪》记载“故並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体现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中同时推举多人的做法。
同时列举
用于文辞或论述中并列提出事物。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丽辞》提到“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指通过并列事例论证观点。
现代引申义:同时进行
现代语境中扩展为“两种或多种事物共同发展”,如“工业化与环境保护并举”。此用法多见于政策或规划类文本,强调协调性。
补充说明
《並舉》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同时提起并加以比较”或“一并提出或列举”。它可以用来描述在比较或列举事物时同时提及并进行对比或排列的行为。
段落2(h2):部首和笔画《並舉》的部首是「立」。它一共有13个笔画。
段落3(h2):来源和繁体《並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字演变过程。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並舉」。
段落4(h2):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並舉」这个词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古代的金文、篆文和隶书等字体中,它的形状和现代略有差异。
段落5(h2):例句1. 在这次研究中,我们並舉了多个国家的数据作为参考。
2. 並舉几个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
段落6(h2):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组词:並列、並列成、並置、並行等。
近义词:并列、并举。
反义词:分割、分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