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宦官。亦泛指受阉的仆役。 元 张昱 《宫中词》之十八:“近前火者催何急,惟恐君王怪到迟。”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一:“ 正统 时,司礼监火者 贾麦儿 以私事嘱吏部尚书 郭璡 、户部尚书 刘中敷 ,皆从之。”《明史·太祖纪二》:“ 闽 粤 豪家毋阉人子为火者,犯者抵罪。”
(2).厨房中烧火的人。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 峨眉 ﹞山中有一施主斋僧,有一僧擕犬来,欲化斋四枚……施主弗从。僧曰:‘平日好施,今何吝耶?’有一火者曰:‘我有二枚与之。’”
(3).源于阿拉伯语,波斯语。对伊6*斯6*兰教教祖后代及伊6*斯6*兰教学者的尊称,即圣裔。亦为 新疆 和 中亚 地区伊6*斯6*兰教上层贵族之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土鲁番表》:“今幸太平,亟遣 亦思喇木 火者,前往进贡。”
(4). 彝族 、 ********* 打击乐器。流行于 贵州省 水城 、 盘县 、 威宁 、 毕节 、 纳雍 、 赫章 、 黔西 等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火者汉语 快速查询。
“火者”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宦官或阉人仆役
指古代宫廷中的宦官,或泛指被阉割的仆役。例如明代文献中常以“火者”代称宦官。
烧火之人
指厨房中负责控制火候的杂役。这一用法与“火”的本义(燃烧的火焰)直接相关。
伊斯兰教尊称
源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用于尊称伊斯兰教圣裔(穆罕默德后代)或学者,尤其在新疆和中亚地区使用。
彝族、布依族打击乐器
流行于贵州部分地区,是传统民族乐器的一种。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语言学分析,可参考、3中的古籍引证。
《火者》一词是指与火相关的人、事物或者现象。通常用来表示火焰、火灾、烟雾等。下面将对《火者》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火者》的拆分部首是火,表示字的意思与火相关。它的总笔画数为四画。
《火者》一词的来源是古代汉字演变而来。它没有对应的繁体字形式。
在古时候,汉字《火者》可以用另一种写法:炙。
以下是几个使用《火者》的例句:
1.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火者,对火的控制非常熟练。
2. 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扑灭火者,避免火灾蔓延。
3. 夜晚的火者在黑暗中闪烁着红色的光芒。
以下是一些与《火者》相关的组词:
1. 火焰
2. 火灾
3. 火花
4. 火车
以下是一些与《火者》近义的词:
1. 火焰
2. 火光
3. 火势
4. 火热
以下是一些与《火者》反义的词:
1. 水者
2. 冷静
3. 熄灭
4. 冷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