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阁的意思、白阁的详细解释
白阁的解释
(1).山峰名。在 陕西省 。 唐 岑参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诗:“东望 白阁 云,半入 紫阁 松。”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错磨 终南 翠,颠倒 白阁 影。” 仇兆鳌 注引《通志》:“ 紫阁 、 白阁 、 黄阁 三峯,具在 圭峯 东。 紫阁 ,旭日射之,烂然而紫。 白阁 阴森,积雪不融。 黄阁 不知所谓。三峯不甚远。”
(2).指楼阁。 唐 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白阁他年别,朱门此夜过。” 前蜀 贯休 《读贾区贾岛集》诗:“青云终叹命,白阁久围炉。”
词语分解
- 白的解释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没
- 阁的解释 阁 (閣) é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闺阁。出阁(出嫁)
网络扩展解释
“白阁”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作为山峰名
指位于陕西省终南山的一座山峰,与紫阁峰、黄阁峰并称。唐代诗人作品中多次提及:
- 岑参《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提到“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描绘了白阁峰与紫阁峰相邻的地理特征。
- 杜甫《渼陂西南台》中“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通过光影交错展现其山势。据《通志》记载,白阁峰因“阴森积雪不融”得名,与紫阁峰(日照呈紫色)形成对比。
二、作为楼阁的泛称
在文学语境中,“白阁”可代指高耸的楼阁,常带有清雅、隐逸的意象:
- 李商隐《街西池馆》用“白阁他年别,朱门此夜过”,以“白阁”与“朱门”对比,暗示远离世俗的居所。
- 贯休诗句“白阁久围炉”,则可能借指文人雅士的栖居之地。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白阁”可比喻高尚品德或宏伟建筑(如),但此用法较少见于经典文献,更多属于现代引申义。建议结合具体诗文语境理解其内涵。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全唐诗》或陕西地方志中关于终南山峰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阁(bái gé)一词的意思:
白阁是指建筑物中高耸的阁楼。一般用于古代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中。它通常是一座多层的建筑,用于供帝王、贵族或者高级僧人等休息、观赏风景等活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白(bái)- 由“日”部和“白”字组成,部首为日,总笔画数为5;
阁(gé)- 由“阜”部和“鬲”字组成,部首为阜,总笔画数为10。
来源:
“白阁”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建筑文化。作为一种建筑形式,白阁在唐代以后的历代朝廷建筑、园林等场所广泛使用。
繁体写法:
《白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白阁的“白”字是由许多横直画构成的,而“阁”字的写法则类似如今汉字的常见写法。
例句:
1. 园中的白阁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典范。
2. 洛阳宫殿中的白阁非常壮观。
3. 寺庙内的白阁供奉佛像,吸引了许多信徒前来参拜。
组词:
白楼、白台、白殿、白宫、白洋、白署
近义词:
楼阁、阁楼、阁、阁楼塔、殿堂
反义词:
低矮、平房、平底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