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违谏的意思、违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违谏的解释

(1).违式进谏。《书·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諫。其或不恭,则有常刑” 唐 孔颖达 疏:“百工虽贱,令执其艺能之事以諫上之失常。其有违諫不恭谨者,国家则有常刑。”

(2).不听进谏。《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鬻拳 曰:‘王虽赦臣,臣何敢自捨?’即以佩刀自断其足,大呼曰:‘人臣有无礼於君者,视此!’ 楚王 命藏其足於大府,‘以识孤违諫之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违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wéi jiàn,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违式进谏
    指不遵循规定的礼仪或程序进行劝谏。例如,《尚书·胤征》中提到“工执艺事以谏”,唐代孔颖达进一步解释为:工匠需通过自身技艺劝谏君主,若违反进谏方式(即“违谏”),则会受到刑罚。

  2. 不听进谏
    表示君主或上位者拒绝采纳臣属的劝谏。如《东周列国志》中记载,楚国大臣鬻拳因君主不听谏言,以自残行为警示君主,最终君主感叹“以识孤违谏之过”。

二、语境与用法

“违谏”既包含进谏者的方式问题,也指向上位者的拒谏态度,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侧重点。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尚书》《东周列国志》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违谏》的意思

《违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违背劝谏或规劝的建议、意见。指不遵循他人的忠告或规劝而行事,不听劝告。

拆分部首和笔画

《违谏》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辶(走之辶)和言(言字旁)。根据康熙字典的拆分,它总共有20画。

来源和繁体

《违谏》是一个古代汉字,其来源于古文献。在古代书籍中,常见用于形容帝王违逆臣下的忠言劝谏。

繁体字形为「違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违谏」的写法多样,有时也会写作「違諫」或「遗谏」,但它们的意思都相同,即违背劝谏。

例句

1. 他从不违谏,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

2. 官员们常常因为违谏而被罢官。

组词

1. 违背:意为不遵守或不按照规定、法律等行事。

2. 谏言:指对某人提出的反对、劝告等建议。

3. 忠言逆耳:指忠诚的劝告或规劝常常令人不愿意接受。

近义词

1. 违抗:另一个表示违背或不服从的词语。

2. 不从:意为不听从或不遵从他人的指示或建议。

反义词

遵循:与违谏相对,意为遵守、听从意见或指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