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将军的营帐。《新唐书·李光弼传》:“初,贼至, 光弼 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公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公幄(拼音:gōng wò)指将军的营帐,是古代军事场景中将领处理事务或临时驻扎的场所。例如《新唐书·李光弼传》记载:“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新唐书》或汉典等来源。
公幄(gōng wò)是一个汉字词语,有着“宫中的帐幕”之意。它指的是在古代宫廷中供公主居住的帐幕,也可以引申为公卿、将帅的住所。
公幄的部首是“⺆”(丶),属于“人”字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0。
公幄由“公”和“幄”两个字组成。
“公”字最初表示“众人一起”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指官衔或官职,泛指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威望的人。
“幄”字最初是指帐幕的帘子,后来引申为住所、居所。
两个字组合到一起,形成了“公幄”,含义是宫中的帐幕或高官的住所。
公幄的繁体字为 “公廄”。
在古代,公幄的写法为“公壴”,其中的“壴”字是“幄”的古体。也有一种写法是“公幥”,将“丶”(幕)和“⺆”(公)组合而成。
宫中的公主居住在华丽的公幄之中。
组词:公卿、公主、幕府。
近义词:华丽的住所、高级官员住所。
反义词:平凡的住户、普通人的居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