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将军的营帐。《新唐书·李光弼传》:“初,贼至, 光弼 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公幄”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由“公”与“幄”组合而成。根据《汉语大词典》收录,“公”指代官方事务或公共领域,如《周礼》中“公事有公物”;“幄”原指帐幕,《说文解字》注“幄,帐也”,特指古代帝王、官员处理政务时所用的帷帐,例如《后汉书》记载“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来源:汉典网)
结合词素分析,“公幄”可释义为古代君主或官员处理公务的专用帷帐,常见于描述宫廷仪典或军政决策场景。例如清代文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提及“郊祀毕,帝御公幄,百官称贺”,此处的“公幄”即指帝王祭祀后处理政事的临时场所。该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活动与空间仪轨的关联性。(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公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公幄(拼音:gōng wò)指将军的营帐,是古代军事场景中将领处理事务或临时驻扎的场所。例如《新唐书·李光弼传》记载:“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新唐书》或汉典等来源。
按规定财宝仓玉朝寒骋怪冲輣春兰秋菊刍叔摧心淬浴灯毬簟文蝶魂地俗对掌黩穹反脸梵王宫贩鲜浮彩阜淮铁路覆盆拂杓父与子藁茇功亏一篑公史购备鼓瑟河图雒书鸿沴华缨绛纱系臂降舆解冻水疾恶急眼客将军科教片老孺拉硬弓砾琇梦卜密讳盘固譬旨颇颣俏泛埽墓勝期深味试士霜蟹顺风驶船四王梭福文昌省骁雄斜行欣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