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萎的草;干草。 唐 骆宾王 《萤火赋》:“化腐木而含彩,集枯草而藏烟。” 宋 梅尧臣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诗:“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剌剌。” 明 刘基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诗:“蓽门夜永月光寒,卧听駑駘齕枯草。”
枯草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基础含义与延伸解读两个层面:
指失去水分、干萎死亡的草本植物。其核心特征包含:
植物学角度
枯草是植物生长周期的自然阶段,部分草本植物通过枯草形态保存种子,待条件适宜时再生。例如禾本科植物枯黄后仍可通过根系维持生态功能。
文学象征意义
在古诗文中常象征:
传统医学应用
部分枯草具药用价值,如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干燥果穗可清热散结,收录于《本草纲目》草部。
枯草作为自然意象,承载农耕文明对生命循环的认知。其"枯萎-再生"的双重属性,在民俗中既关联丧葬礼仪(表哀思),亦象征希望("枯草逢春"谚语)。
来源说明:释义综合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枯草"的条目解释、《中国植物志》对草本植物生命周期的记载、《本草纲目》对药用枯草的描述,以及《唐诗鉴赏辞典》中的意象分析。
“枯草”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枯草指枯萎或失去水分的草,也泛指干燥的草本植物。其核心特征是植物因自然枯萎、缺水或季节变化导致的干枯状态。
二、出处与文学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文,如骆宾王《萤火赋》中“集枯草而藏烟”,宋代梅尧臣诗句“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剌剌”,均以枯草渲染萧瑟意境。明代刘基作品中也用“卧听駑駘齕枯草”描绘荒凉场景。
三、应用与象征
四、扩展说明
如需查看完整古籍例句或现代用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把握变置兵解壁衣不早当晩采服蚕蛹油朝处赤土脆美大貉小貉蝶化庄周楯栏独院反意焚巢捣穴夫脚阁路乖易好声黑麻会法讲会郊郛郊寒岛瘦噍噍惊讶金声玉振军号枯坟野冢廉隘良牧连三接二鸾裀鹿卢蹻慢訑卯羹炮食平浮切身体会情缘穷居弃邪归正日中必彗上圣山谷首乱蜀国弦书邮嗣母搜贤天雄吐胆倾心颓垣废井屯诐无世虾魁湘波仙子娴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