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柯梦中的 槐安国 蚁民。比喻弱国微民。 金 元好问 《眼中》诗:“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参见“ 南柯 ”、“ 南柯一梦 ”。
“枯槐聚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结合以下要点解释:
该成语字面指“枯槐树上聚集的蚂蚁”,实际比喻弱小的国家或微末的民众。其核心意象源自“南柯一梦”的典故,以槐安国蚁民暗喻虚幻而微渺的存在。
成语与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相关。故事中,主人公在槐树下梦入“槐安国”,经历荣华富贵,醒后却发现所谓“国”实为蚁穴。因此,“枯槐聚蚁”常用来影射虚无的繁荣或卑微的地位。
金代诗人元好问在《眼中》一诗中写道:“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此句通过“枯槐聚蚁”与“秋水鸣蛙”的对比,暗喻国家衰微、民众流离的境遇,同时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高权威性来源(如汉典、诗词典籍)均明确其比喻义为“弱国微民”,而低权威性网页多重复此解释,未提供额外信息。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元好问《眼中》全诗或《南柯太守传》原文,以深入理解其文化意蕴。
《枯槐聚蚁》是一个成语,意为“枯萎的槐树上聚集的蚁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争相争夺微小的利益,类似于蚁群为了一点点糖而不顾一切。
《枯槐聚蚁》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虫,分别表示槐树和蚁。其中,“木”是四画部首,“虫”是六画部首。
《枯槐聚蚁》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一棵枯槐树上聚集着大量的蚁群,它们为了争夺树上残存的一点点甘露而彼此争斗。这个故事象征着人们因为微小的利益而相互争斗的现象。
《枯槐聚蚁》的繁体字是「枯槐聚蟻」。
在古时候,「枯槐聚蚁」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根据现代的规范,一般采用「枯槐聚蚁」这样的写法。
他们为了争夺微薄的利益,像枯槐聚蚁一般纷纷涌向那个机会。
团结如一、成群结队、万众一心
争相争夺、为了一点点利益大动干戈
和衷共济、和而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