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纩息的意思、纩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纩息的解释

弥留之际的呼吸。古人临死,置纩于其口鼻之上,以验气息之有无。 唐 柳宗元 《掩役夫张进骸》诗:“一朝纊息定,枯朽无妍媸。” 宋 苏轼 《和陶<读山海经>》之三:“奇文出纊息,岂復生死流。” 明 徐渭 《<陆氏谱>序》:“及 宋 之亡也,朝廷在楼櫓间矣,老嫠抱孤子而泣,此与纊息者何异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纩息"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其含义与生命垂危的状态密切相关,具体指人临终时极其微弱的呼吸。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

    "纩"(kuàng)指新丝绵絮,质地极轻。古人将丝绵置于临终者口鼻处,观察其是否飘动来判断气息存否(即"属纩"习俗)。

    "息"指呼吸。

    二者结合为"纩息",字面意为"轻如丝绵的气息",引申为弥留之际的微弱呼吸,象征生命将尽。

  2. 典籍依据

    • 《礼记·丧大记》:"属纩以俟绝气。"(放置丝绵等待断气)
    • 《汉语大词典》释"纩息"为:"一息尚存,临终时的气息。"
    • 《辞源》注:"纩,绵絮。古人临死,置纩于口鼻上,以验气息。故纩息犹言弥留之际。"

二、文化背景

古人用"属纩"作为确认死亡的仪式(见《仪礼》),"纩息"一词由此衍生,承载传统丧葬文化内涵。如清代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先生纩息定,犹作此纷纷耶?"即描述临终时刻。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纩息"属书面语,常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用以渲染生命垂危的凝重感。例如:"老人纩息奄奄,仍紧握家书。"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中国最权威的汉语工具书之一,收录古汉语词条及书证。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专注古汉语与文史典故的辞书,详释"纩息"源流。
  3. 《礼记正义》(郑玄注,孔颖达疏):儒家经典,记载"属纩"仪轨。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经典文献名称替代,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纩息”一词的释义,目前并未在通用词典或权威文献中找到标准解释。结合现有资料和字形分析,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可能性:

  1. 文字误写可能性 根据(),“瞚息”读作shùn xī,意为“极言时间之短”,与“瞬息”同义。推测“纩息”可能是“瞚息”的形近误写,因“纩”(kuàng)与“瞚”(shùn)字形相近,且“纩”单独指代丝绵,与时间概念无关。

  2. 单字拆分释义

若将两字组合,“纩息”字面可理解为“如丝绵般细微的气息”,但此解缺乏文献用例佐证,属于推测性释义。

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骜悍白瓜半礼悲挠陂曲本戏贲耀必方闭门合辙波峭朝涉出适村骂怠遑典该顶趾番汉返航饭堂非业风襟拐肘刮舌孤生黄楼焕缛绛房交首扃鼏就刑祭仪记奏鹍鲸枯形灰心六州珑璁陇鸟镂榜鲁籍率举捋须旅衣没什鸣弹明丢丢闹蛾涅石旁救披香七地卿皂忍隽不禁塞内加尔商搉伸抖省头香添头挖窖尪弱小来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