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折莫的意思、折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折莫的解释

亦作“ 折末 ”。亦作“折麼”。1.任凭。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臣折么流 儋耳 ,臣折么贬 夜郎 ,一个因书 贾谊 长沙 放,一个因诗 杜甫 江边葬。”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折莫将 陶朱公 贵像把黄金铸,到底也载不的 西子 泛江湖。”《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折莫三重门户,选甚十二楼中?”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折末的铜作壁,铁作垒,有什么攻不破、攻不破也雄关。”

(2).不论;不管。《朱子语类》卷一一八:“若能於《大学》《语》《孟》《中庸》四书穷究得通透,则经传中折莫甚大事,以其理推之无有不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折莫老的、小的、俏的、村的,满坛里热荒。”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折么他满筵人列着先锋将,小可如百万军刺 颜良 时那一场攘。”

(3).莫非;或许。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你道他无聪明智慧,折莫他便鲁坌愚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折莫”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关联连词,今多用于书面语及学术研究领域,其核心含义为“不论”“不管”,表示排除条件限制的让步关系。根据《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等权威辞书,该词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作为让步连词时,“折莫”连接条件分句与结果分句,表达“无论出现何种情况,结果都不会改变”的语法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任凭”“尽管”。例如元代杂剧《西厢记》第四本:“折莫他会诸般儿手艺,怎逃这眼底机关。”

二、词源发展

  1. 构词解析:“折”本义为断木,引申有转折义;“莫”为否定副词,组合后形成让步语境
  2. 历时演变:始见于唐宋文献,元代成为戏曲常用词,明代后逐渐被“无论”“不管”替代
  3. 形态变体:古籍中亦作“遮莫”“者莫”,属同词异写现象(参考《近代汉语虚词研究》第三章)

三、语用特征

  1. 搭配范围:多与疑问代词“谁”“何”“怎”等呼应,构成“折莫+疑问词,结果句”句式
  2. 文体特征:保留在《水浒传》《金瓶梅》等明清白话小说中,现当代仅见于仿古文体
  3. 近义辨析:较之“无论”,“折莫”更具强调意外结果的意味,如《警世通言》卷二十八:“折莫是咒语符水,皆不能治。”

主要参考文献: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1993)商务印书馆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
  3. 王力《汉语语法史》第二十一章连词发展

网络扩展解释

“折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与读音

二、主要释义

  1. 任凭、尽管
    表示无条件地接受或允许。
    例句:

    • 元·范康《竹叶舟》:“折莫将陶朱公贵像把黄金铸,到底也载不尽的西子泛江湖。”
    • 《水浒传》:“折莫便是百十里,三二百里,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人去公然搬取上山。”
  2. 不论、不管
    用于表示条件或情况的普遍性。
    例句:

  1. 莫非、或许
    表示推测或疑问。
    例句: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的详细引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脱北狩逼迩不恙沧凉蚕眉草鞋赪顔斥谴打酒坐达恉鼎富断珪缺璧烦壅给假购办广陜官阶河不出图黑黝黝滑淖回敬灰汤监造既乃駉牧款会脸面离慜露齿满足旄人禖坛木居海处飘飍平沙落雁强毅果敢潜戢倾败球杖全景麴居士弱人洒豁山歌闪展实封师人双鸦岁满坛事天魔推船蜕嬗拖车紊碎无关大局宪法线民骁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