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鞍马之劳的意思、鞍马之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鞍马之劳的解释

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鞍马之劳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征战或长途跋涉的辛劳,后引申为泛指繁重的工作负担或奔波之苦。以下从语义、典故及现代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基本释义

  1. 鞍马

    “鞍”指马鞍,“马”代指坐骑,合指骑马行军或远行的工具。《说文解字》释“鞍”为“马鞁具也”,即马背承载之物。

  2. 之劳

    “之”为助词,“劳”意为辛劳、劳累。《尔雅·释诂》注“劳”为“勤也”,强调体力或精神的消耗。

  3. 整体释义

    字面指骑马征战的疲惫,深层喻指承担艰巨任务或长期奔波所付出的心力。


二、典故出处与历史语境

该成语典出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玄德曰:“备闻公大名,如雷贯耳……恨无涓埃之功,鞍马之劳以报。”

此处刘备自谦未立战功,凸显“鞍马之劳”与军事行动的关联性。

历史背景:古代交通依赖马匹,将领征战需长期骑马行军,故以“鞍马”象征军旅艰辛,如唐代杜甫《兵车行》中“鞍马尘埃”亦呼应此意。


三、现代用法与引申义

  1. 原始含义

    仍用于描述体力奔波或艰苦差旅,如:“他常年出差,饱尝鞍马之劳。”

  2. 比喻扩展

    泛指高强度脑力或体力劳动,例:“科研工作者伏案钻研,何尝不是另一种鞍马之劳?”

  3. 文化衍生

    在文学中常与“案牍之劳”(文书劳累)对举,强调不同维度的付出,体现汉语对“劳”的多元诠释。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对“鞍马之劳”的释义。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对“鞍”“劳”的考据。
  3. 《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文引用。
  4. 《全唐诗》杜甫《兵车行》的意象分析(中华书局)。
  5.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用法例释。

网络扩展解释

鞍马之劳(ān mǎ zhī láo)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含义及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指长途跋涉或征战的辛劳,形容旅途或战斗的艰苦。其中“鞍马”代指马鞍和马匹,象征奔波劳顿的状态。


出处与演变

  1. 传统出处
    最早见于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描述因奔波导致的疲惫。
    明代《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回中,也用“身不受鞍马之劳”强调远离征战辛劳。

  2. 现代扩展
    部分解释将“鞍马之劳”引申为完成任务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如“为事业历经鞍马之劳”。


用法与语境


例句参考


补充说明

该成语强调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疲惫,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口语中使用较少。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蛇传帮丁蚕缕察惠趁工愁眉锦出头露面代议制到岁数叠韵方块字反铅分别部居风纪扣钢精鼓步海埏含怀合梨花衢江郎才掩阶霤急急如律令靖气近效吉庆花九节杖凯燕蠡测管窥篱棘笼冠龙毛没事狠梦思缪悠末资纳贡淖冰黏鸡牵彊清致三韭三原色衰世爽悟顺悌书手素甲谈书藤球天有不测风云庭宇挽毂逶遅痿人不忘起无禄巷口闲脱小本经纪小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