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论学问。《南史·明山宾传》:“ 齐明帝 不重学,谓 祏 曰:‘闻 山宾 谈书不輟,何堪官邪?’”
“谈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讲论学问,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指讨论、研习书籍中的学问或思想,强调学术交流或知识探讨的过程。该词常见于古籍,如《南史·明山宾传》记载齐明帝曾言:“闻山宾谈书不辍,何堪官邪?”,侧面反映古代对专注学问者的态度。
语境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谈书”可引申为对书籍内容的深度讨论,例如读书会、学术研讨等场景。需注意与“说书”(讲述故事性内容)区分,后者更偏向娱乐性表达。
文化意涵
该词隐含对学问的尊重与追求,尤其在古代重仕途轻学术的背景下,凸显学者坚持治学的精神。如齐明帝不重视学问,却以“谈书不辍”质疑明山宾的为官能力。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南史》等史料。
谈书是指对书籍谈论、讨论的行为或者内容。谈书可以是书评、读书笔记、阅读心得等,也可以是人们之间对于某本书的交流和分享。谈书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对书籍的理解和认识,促进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谈(tán)的部首是讠,共4画;书(shū)的部首是并,共10画。
谈书一词源于汉语,是由“谈”和“书”两个汉字组成。在繁体字中,谈书分别为「談書」。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谈书在古时的写法为「談書」。
1. 他们聚在一起谈书,分享他们最近阅读的好书。
2. 老师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谈书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书评、读书笔记、书友、书籍、图书馆、书架、书籍推荐、书摊
谈论书籍、书谈、书谈会、书评交流
不谈书、沉默、不阅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