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erform garrison duty]∶守御戒备
加强守备
(2) [fitle of military officer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时代武职官员名
(1).用于防御的设施、器物。《左传·昭公十五年》:“ 穆子 使鼓人杀叛人,而缮守备。”《商君书·农战》:“人君不能服强敌、破大国也,则修守备,便地形,摶民力,以待外事,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史记·五宗世家》:“ 淮南王 谋反时, 寄 微闻其事,私作楼车鏃矢战守备,候 淮南 之起。”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 钟謨 入贡,帝问曰:‘ 江 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以‘不敢’。” 清 曾国藩 《刘君季墓志铭》:“贼踞 蒲圻县 ,得以其暇益筑坚垒,完守备。”
(2).防守;防备。《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新平主 家御者失火,延及 北阁 后殿。太后以为己过,起居不欢。时当謁 原陵 ,自引守备不慎,慙见陵园。”《南史·张兴世传》:“ 崔慧景 围城, 欣泰 入城守备。”《水浒传》第二十回:“ 鄆城县 知县看了公文,教 宋江 叠成文案,行下各乡村,一体守备。”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八月初六日》:“国家建城邑,设官府,卫民御寇,古之常经,孰敢谓守备可缓者。” 毛6*泽6*东 《三个月总结》:“而这些任野战的兵力进到一定地区,又必不可免地要以一部至大部改任守备。”
(3). 明 清 时武官名。 明 代设 南京 守备,节制本区各卫所,为重要军职;又总兵下亦设守备,驻守城哨。 清 代绿营统兵官,分领营兵,称营守备;又漕运总督辖下各卫分设守备,统率运军领运漕粮,称卫守备。此外 清 代于 四川 、 云南 等省土司中设守备一职,称土守备。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天下轻武,所置守备者曰趋蹌服,属於卿大夫之家,不復坐厅事。厅事虽设,为樵牧场。间岁乃借於有司以较士。按部使者至,则守备拱立拜跪其下,益跼曲。”《清史稿·食货志一》:“ 清 因 明 之旧……卫设守备一,兼管屯田。”《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幸亏日子离着还远,不过传齐了标下大小将官,从中军都司起,以及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叫他们把手下的额子都招招齐,免得临时忙乱。”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守备汉语 快速查询。
守备(shǒu bèi)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积淀的复合动词与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军事防御行为或防御工事,强调对重要区域、据点的守卫与戒备(引自《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作动词时表示“防守、警戒”,如《孙子兵法》所言“守备已具”;作名词时指代防御设施或官职,如明代武官“守备”一职。
二、词源结构 由“守”与“备”二字合成:“守”本义为护卫,《说文解字》释为“守官也”,引申为维持、防卫;“备”甲骨文象形为箭在囊中,原指武备,《玉篇》注“备,预也”,二者组合强化了“预先防卫”的核心语义(参考《汉字源流字典》)。
三、历史演变
四、现代应用
五、相关词语
(注:参考文献实际来源为《现代汉语词典》《汉字源流字典》《明会典》《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等纸质权威辞书,因版权限制未提供链接,建议读者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平台查阅原文。)
“守备”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动词含义
指防守、警备或守御戒备,常用于军事或安全领域。例如:
名词含义(历史官职)
明清时期的一种武职官员名称,负责地方防御。例如: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等来源。
阿僧秪劫百封暴明冰湖秉锧长解尝炷辍职点画典教戹苦封君风箱风月债服气该载干么攻掘龟山好客鸿诰鸿鑪花炮花遮柳掩靧粱谏函监护跼天蹐地两潘趔趔趄趄卖点马童民母枿坐盘操蓬垢膨亨青令轻棹妻荣夫贵如之何三谢山朶慴悸眚沴奢恣试差实是世物适主水沈说话答礼儿推赏帷墙雾驳香苞鲜凌凌县师隙景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