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备的意思、守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备的解释

(1) [perform garrison duty]∶守御戒备

加强守备

(2) [fitle of military officer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时代武职官员名

详细解释

(1).用于防御的设施、器物。《左传·昭公十五年》:“ 穆子 使鼓人杀叛人,而缮守备。”《商君书·农战》:“人君不能服强敌、破大国也,则修守备,便地形,摶民力,以待外事,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史记·五宗世家》:“ 淮南王 谋反时, 寄 微闻其事,私作楼车鏃矢战守备,候 淮南 之起。”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 钟謨 入贡,帝问曰:‘ 江 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以‘不敢’。” 清 曾国藩 《刘君季墓志铭》:“贼踞 蒲圻县 ,得以其暇益筑坚垒,完守备。”

(2).防守;防备。《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新平主 家御者失火,延及 北阁 后殿。太后以为己过,起居不欢。时当謁 原陵 ,自引守备不慎,慙见陵园。”《南史·张兴世传》:“ 崔慧景 围城, 欣泰 入城守备。”《水浒传》第二十回:“ 鄆城县 知县看了公文,教 宋江 叠成文案,行下各乡村,一体守备。”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八月初六日》:“国家建城邑,设官府,卫民御寇,古之常经,孰敢谓守备可缓者。” 毛6*6*《三个月总结》:“而这些任野战的兵力进到一定地区,又必不可免地要以一部至大部改任守备。”

(3). 明 清 时武官名。 明 代设 南京 守备,节制本区各卫所,为重要军职;又总兵下亦设守备,驻守城哨。 清 代绿营统兵官,分领营兵,称营守备;又漕运总督辖下各卫分设守备,统率运军领运漕粮,称卫守备。此外 清 代于 四川 、 云南 等省土司中设守备一职,称土守备。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天下轻武,所置守备者曰趋蹌服,属於卿大夫之家,不復坐厅事。厅事虽设,为樵牧场。间岁乃借於有司以较士。按部使者至,则守备拱立拜跪其下,益跼曲。”《清史稿·食货志一》:“ 清 因 明 之旧……卫设守备一,兼管屯田。”《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幸亏日子离着还远,不过传齐了标下大小将官,从中军都司起,以及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叫他们把手下的额子都招招齐,免得临时忙乱。”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守备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守备”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解释

  1. 动词含义
    指防守、警备或守御戒备,常用于军事或安全领域。例如:

    • “加强守备”
    • “军队救援被围的守备军”
    • 古籍引用:《庄子·胠篋》中提到“守备”为防御盗贼的举措。
  2. 名词含义(历史官职)
    明清时期的一种武职官员名称,负责地方防御。例如:

    • 原伪军营长起义后攻占县城,歼灭日军守备队。
    • 《五代史平话》记载“聚兵运粮,为守备之计”。

二、例句与用法


三、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守备的意思

守备是一个多音字词,意指保卫防守、守卫、备战。

拆分部首和笔画

守字的左边是宀部,右边是寸部,总笔画数为8画。

备字的左边是贝部,右边是夂部,总笔画数为10画。

来源和繁体

守字来源于“宀”和“寸”,原本用于形容人在家中守卫,保护家人的意思。繁体字为「守」。

备字来源于“贝”和“夂”,原本用于形容准备和战备的意思。繁体字为「備」。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守的写法为小篆字体,形状与现代相似,但有些部分略有差异。

备的写法在小篆字体中为:寸上方为“穴”,下方为“口”,表示准备候命。

例句

1. 我们要守备岛屿上的安全,保护环境。

2. 对于这次考试,我们需要做好充分备战。

组词

守夜、守卫、守旧、守纪、守土、保守、守信、守规、备战、备课、预备。

近义词

守护、保卫、看守、把守、守候。

反义词

攻克、进攻、突破、开拓。

别人正在浏览...

薄佑标准时区并辔波罗不念旧恶憯遬冲年春残大北胜旦夕之间叠绕东蔷都骑肥轻瀵泉甫里先生拂云帚高飞远遁供花宫女购销差价贯节固体物理学河右秽骂讳问挥犀绛雰熸灰笺修计程介乘即阼聚纳恪慎锞子空气浴酷政连隄敛怨膫儿鸾觞漫道秘阁续帖鸣玉鸟乌偶然齐发青云意球球蛋蛋曲道赡美输谢四等死夭天趣五运六气衔酷细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