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侯罗的意思、摩侯罗的详细解释
摩侯罗的解释
见“ 摩睺罗 ”。
词语分解
- 摩的解释 摩 ó 擦,蹭,接触:摩擦。摩天。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摩肩接踵。摩顶放踵。 摸,抚:摩弄。摩挲(?) 研究,切磋:观摩。揣摩(.研究,仔细琢磨;.估量,推测)。 古同“磨”,磨擦。 摩
专业解析
"摩侯罗"(也写作"磨喝乐"、"魔合罗"等)是中国古代,特别是宋元时期,对一种特定玩偶或形象的称呼,主要与七夕节俗密切相关。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
本义:七夕供奉的泥塑或蜡制小偶人
- 这是"摩侯罗"最核心的含义。它特指在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时,民间(尤其宋代都城如汴京、临安)流行的一种用于供奉或玩耍的精致小偶人。
- 这些偶人通常用泥塑、蜡或木雕成,形象多为手持荷叶的童子(小胖娃娃),有时也做成佛像形态。制作精巧,常饰以金银珠翠、象牙、龙涎佛手香等贵重材料,并穿着迷你版的真实衣物("彩装")。其形象可能源自佛教的"摩睺罗伽"(Mahoraga,天龙八部中的大蟒神),但在中国民俗中已本土化、世俗化,成为可爱的童子形象。
- 功能上,它们既是七夕乞巧、祈求子嗣的吉祥物,也是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更是当时重要的节令商品。来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记载:"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吴自牧《梦粱录·七夕》亦载:"内庭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又名摩睺罗孩儿,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装襕座,用碧纱罩笼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绿销金桌衣围护,或以金玉珠翠装饰尤佳。"
-
引申义:代指俊美可爱的人物
- 由于摩侯罗形象多为精致可爱的童子,其名称后来被引申用来比喻现实生活中长得俊俏、惹人喜爱的人物,尤其指孩童或少年。
- 例如,在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调风月》中就有"魔合罗小舍人"的说法,用来形容俊美的年轻男子。来源:《汉语大词典》收录此义项,并引关汉卿《调风月》为例证。
-
其他写法与关联
- "摩侯罗"有多种音译写法,常见的有"磨喝乐"、"魔合罗"、"摩睺罗"、"摩诃罗"、"摩孩罗"等。这些不同写法反映了该词作为外来语(源自梵语Mahoraga)在汉语中的音译变化。
- 在文学作品中,有时也简称"摩合罗"或直接用其指代人物(如引申义)。来源:周密《武林旧事·乞巧》:"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及泥孩儿号'摩睺罗',有极精巧,饰以金珠者,其直不赀。"
"摩侯罗"(磨喝乐/魔合罗)主要指宋元时期七夕节流行的、造型精巧可爱的童子(或佛像)形象泥塑/蜡制玩偶,是重要的节令民俗物品和儿童玩具,承载着乞巧、求子的美好愿望。其名称源自佛教天龙八部之一的"摩睺罗伽",后引申为对俊美可爱人物的比喻。
主要参考来源: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42618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吴自牧《梦粱录·卷四·七夕》: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17268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汉语大词典》"魔合罗"词条: 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dcd&p=1323 (国学大师 - 需注意此为展示页,具体词条内容需参考正式出版物或授权数据库)
- 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乞巧》: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16713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网络扩展解释
“摩侯罗”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以下解释:
1.基本定义
摩侯罗(也写作“摩睺罗”“摩诃罗”)是唐、宋、元时期的一种婴孩形玩具,用土、木、蜡等材料制成,主要用于七夕节的乞巧习俗。它不仅是节日的装饰物,还被视为送子的祥物,寓意祈求子嗣和幸福。
2.历史记载
- 七夕节用途:宋代《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提到“摩侯罗儿”,描述其形状“上尖下圆”,可制成玉器或玩具。
- 民间流行: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临安(今杭州)御街有售卖摩侯罗的习俗,造型多样,有的穿红色背心、系青纱裙,有的戴帽,深受民众喜爱。
3.词源与演变
- 梵语来源:可能源自梵语“摩睺罗伽”(Mahoraga),原为佛教中的神祇名,后演变为民间吉祥物。
- 时间含义:部分文献提到“摩侯罗”在梵语中也有“须臾”(短暂时间)之意,但这一用法较少见。
4.文化意义
摩侯罗反映了古代七夕节的民俗信仰,兼具祭祀与娱乐功能。其形象多为婴孩,既象征生命繁衍,也作为儿童玩具流传,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美满的向往。
摩侯罗的核心含义是七夕节使用的婴孩形吉祥物,兼具宗教象征和世俗娱乐属性。如需更深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民俗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报答炳耀碧玉年采薪之忧谄颜除服即吉锄食丛剧嵯岈答记灯炬登历登仙抵拒东房独茅都统笼风闻论事肤敏辅宣挂肚牵心丱发桂庭锢见估较淮橘为枳胡地胡虏噭哮金窠军法开辞靠天连拒厘理銮旍满腹诗书慢脸庙堂文学骈集倾景羣盲襦袄涉案棯丽谁匡术甲恸泣望看慰问问舍求田汙垢无其奈何无筭乐闲宫橡皮膏象形拳先子小辨小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