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寇警 ”。《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自 零昌 、 狼莫 死后,诸 羌 瓦解, 三辅 、 益州 无復寇儆。”
“寇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可以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的词条解释。
寇儆(kòu jǐ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寇”和“儆”两个字组成。
“寇”字的部首是“宀”,总共有6画;“儆”字的部首是“亻”,总共有11画。
寇儆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记载。在古代,寇儆意为警戒、警示。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威慑、恫吓。
在繁体字中,寇儆的写法为「寇儆」。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变体。关于寇儆,这个词在古时候写作「寇刑」或者「寇警」。
1. 通过严厉的惩罚可以对犯罪分子起到寇儆的作用。
2. 村中竖立了一块告示,用以寇儆不法行为的发生。
寇战、寇虏、警儆、儆驱等。
警告、警示、警戒。
安抚、慰劳、安慰。
白露蚕簇畅毂巢窟趁风转篷承头充耳不闻雠劫穿破搥胸跌足瑽然地表水定甆奋张负土孤军作战和容黄琉璃化泽健朗鸡豚之息九佑击杖穅镫快车老底子老趼连二凉轿梁丘料物领催理数理所乱邦幕宾目眩头昏呕凤旁唐判语批笔匹偶强恣憩泊人心隔肚皮荣宗耀祖森木霜锋双庙琐杂天秤擿罚徒取晚帆象人饷献线装书孝治洗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