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口白话的意思、空口白话的详细解释
空口白话的解释
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我只道本利已在手了,原来还是空口说白话,眼饱肚中饥。”
【示例】:
空口白话,你们做官人,翻脸不认人,我可不上当,你须写上凭据来。 ★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词语分解
- 空口的解释 光用嘴说一说空口无凭,立据为证详细解释.谓不拿出事实或采取措施,光凭口说。《旧唐书·宪宗纪下》:“上曰:‘凡好事口説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説。’”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
- 白话的解释 ∶指唐宋以来非常接近口语的一种书面语白话小说白话诗 ∶谎话;空话空口说白话 〈方〉∶闲谈扯白话 〈方〉∶粤语详细解释.空话;没有根据或不能实现的话。 明 李贽 《初潭集》卷十七“刘伶纵酒放达”
专业解析
“空口白话”的汉语词典释义
“空口白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只说空话而没有实际行动或实际内容作为支撑,强调言语的虚浮、不实在、不可信或缺乏实际效用。
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面与比喻义
- 字面: “空口”指没有食物或实际东西的嘴(光动嘴),“白话”指没有根据、不能兑现的话或闲话。合起来就是“光用嘴说空话”。
- 比喻义: 比喻只说不做,光有言语承诺而没有实际行动或具体证据;也指说话内容空洞无物,缺乏事实依据或实际价值。强调言语的无效性和不可靠性。
-
权威释义
-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释义,“空口白话”指“只说空话而没有实际行动或实际内容”。这清晰点明了其核心在于言行不一或内容空洞。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的解释更为详细:“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这突出了其两个关键侧面:一是缺乏行动,二是缺乏证据支撑。
- 汉典网(www.zdic.net)将其解释为“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与《汉语大词典》一致,强调了其“无实际效用”的特点。
-
语法功能与用法
- 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 用于批评、指责或自嘲说话不实在、承诺不兑现、计划无实质内容等场景。
- 示例:
- “光靠空口白话解决不了问题,得拿出具体方案。”(作主语)
- “他总说帮忙,可全是空口白话,从来没见行动。”(作宾语)
- “别信那些空口白话的承诺。”(作定语)
-
近义词辨析
- 纸上谈兵: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侧重脱离实际的理论空谈。
- 坐而论道: 原指坐着谈论道理,后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侧重空谈而不行动。
- 华而不实: 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侧重外表与实质不符。
- 口惠而实不至: 口头上许给人好处,实际上并不兑现。侧重承诺不兑现。
- “空口白话” 更强调言语本身的无根据、无行动支撑和无效性,是上述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
-
反义词
- 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说到做到: 表示说了就会去执行。
- 言必有据: 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 脚踏实地: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不虚浮。
“空口白话”是一个具有明确批评色彩的成语,指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没有实际行动或事实依据的、空洞无效的言语。它警示人们要言行一致,说话要有根据、有担当,避免空谈和轻诺。
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 罗竹风 主编. (1994).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释义可通过权威在线词典如 汉典网 或 国学大师 查询核实)。
- 汉典网 (https://www.zdic.net) - 提供详尽的汉语字、词、成语释义及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空口白话”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只说不行动或缺乏事实依据的言论,常含贬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仅用口头表达而无实际行动或实际证据支持,强调“光说不做”或“言而无实”。例如:“他总承诺帮忙,却只是空口白话,从未兑现。”
二、出处与演变
-
古代典籍
- 最早可追溯至《旧唐书·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也提到:“原来还是空口说白话,眼饱肚中饥。”
-
现代用法
现多用于批评缺乏实际行动或证据支撑的言论,如职场承诺、社交约定等场景。
三、近义词与用法
- 近义词:纸上谈兵、言而无信、空头支票
- 反义词:言行一致、脚踏实地、一诺千金
- 语法结构:作谓语或宾语,常搭配“只是”“不过是”等否定词,如“别信他空口白话”。
四、使用场景示例
- 日常生活:批评未兑现的承诺,如“保证捐款却空口白话”。
- 文学作品: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如小说中“满口豪言却无实际行动”的角色。
- 社会批评:质疑政策或宣传缺乏具体措施,如“政策不能空口白话,需落到实处”。
“空口白话”既是对语言与行动脱节的批判,也提醒人们重视言行一致。其历史渊源深厚,现代用法灵活,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唐书》或《醒世恒言》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郑之化辬白榜师版心保健保佐表礼采求侪好出尘不染搭头吊哭笛簟定场飞升腐板稿件狗仗官势官簿归行豪戚贿买鸡肤机近今韵絶唱骏伟抗坠逵径廊子连宇篱落龙蟠罗刹梅须内老板碾场昵辞咆哮西风破觚鄱桂弃官勤母钦玩启业搉筦鹊噪趋事鸲眼瑞鹤莎菲女士的日记山矾生故深山士师沓猥梯路唾余文玩小家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