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 南朝 齐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运十力以摧魔,弘四等以济俗。”
(2).指 如来 。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道不虚行,弘在明德。遂使三乘奥义,鬱于千载之下;十力遗灵,閟于万里之外。” 唐 王维 《西方变画赞序》:“唯兹十力所护,岂与百身之赎。” 赵殿成 注:“僧 肇 《维摩詰经》注:‘十力是 如来 的别称耳。十力备,故即以为名。’”
“十力”是佛教术语,主要指向佛陀或如来的十种特殊能力,在不同经典中有详细分类,同时现代语境中也衍生出象征性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佛陀的十力
指佛陀独有的十种智慧与能力(主要依据《俱舍论》《华严经》等经典):
菩萨的十力
据《华严经》,菩萨修行的十种力量包括:深心力、方便力、愿力、神变力等,侧重修行过程中的实践能力。
在汉语成语中,“十力”被引申为具备多种综合能力的象征,包括智慧、勇气、毅力、领导力等,用于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
《十力》是一个汉字词语,它代表着在某种情况下所具备的十种力量或能力。
《十力》的部首是力,并且它有六个笔画。
《十力》一词源自佛教术语,用以描述菩萨所具备的十种神通力量。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中,对于《十力》这个词,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古字形。具体的古时写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1. 他凭借着自己的《十力》,成功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难。
2.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十力》。
十全十美、百分之九十、百分之百、千方百计、百年好合、千里迢迢等。
十功八业、十全十美、十全十美、十全十美
无能为力、一无所长、一无是处、丧失力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