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加的意思、三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加的解释

(1).古代男子行加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称为三加。《礼记·冠义》:“故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郑玄 注:“冠者,初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每加益尊,所以益成也。”《梁书·处士传·阮孝绪》:“十五,冠而见其父, 彦之 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勗,以庇尔躬。’”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於是天子御 文德殿 ,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礼毕,当命字,仪典甚盛。”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二》:“然则,不必三加,而未始不冠;不必六礼,而未始不婚。”

(2).指三次加兵。《左传·定公九年》:“﹝ 阳虎 ﹞奔 齐 ,请师以伐 鲁 ,曰:‘三加必取之。’” 杜预 注:“三加兵於 鲁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加”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一、古代礼仪:男子成人加冠礼

  1. 仪式流程:古代男子成年时行三次加冠礼,依次为缁布冠(黑麻布冠,象征成人责任)、皮弁(白鹿皮冠,象征军事职责)、爵弁(赤黑色礼冠,象征祭祀权),体现从“士”到“成人之道”的进阶。
  2. 文化意义:出自《礼记·冠义》,通过“三加弥尊”强调礼仪的庄重与对成人的期许,如《梁书》中阮孝绪父亲以“三加弥尊”告诫其成人责任。

二、军事行动:三次出兵

指历史上对同一目标发起的三次军事进攻。例如《左传·定公九年》记载阳虎提议对齐国“三加必取之”,杜预注解为“三次用兵于鲁”。

三、中药名称:五加科植物

指中药材“三加”,学名白簕,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其根、叶可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民间有“仙草”之称。

四、地名:海南定安县村落

海南定安县岭口镇有“三加村”,因地处火山岩区、交通不便而闻名,后经开发改善民生。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某类含义的细节(如加冠礼步骤、中药用法等),可说明具体方向以便补充。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加

《三加》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于表示对某一事物或情况进行进一步加强或提升。这个词的组成部分包括“三”和“加”两个字。下面将对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进行详细说明。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三(上部)+ 加(姜字旁)

笔画数:三(3画)+ 加(5画)

来源和繁体:

《三加》一词源于汉语,早期的古代汉字写法中常用繁体字“參加”表示,后来逐渐简化为现代汉字“三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汉字“三”常用三个相连的横线表示;而汉字“加”则由上部的“力”字与下部的“口”字组成。

例句:

1.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采取了三加的措施。

2. 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三加自己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组词:

1. 三加一(表示增添一项内容)

2. 三加二(表示增添两项内容)

3. 三加三(表示增添三项内容)

近义词:

1. 提升

2. 加强

3. 增加

反义词:

1. 减少

2. 弱化

3. 削弱

总结来说,“三加”一词表示对某一事物或情况进行进一步加强或提升。其拆分部首为“三”(上部)和“加”(姜字旁),笔画数分别为3画和5画。该词源于古代汉字写法中的繁体字“參加”,现代汉字写法中简化为“三加”。在句子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可以采用组词形式,并与近义词“提升”、“加强”和“增加”一起使用,反义词包括“减少”、“弱化”和“削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