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 寇恂 、 邓禹 的并称。二人皆 光武 中兴名将。 汉 永平 中 显宗 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 寇 邓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 云台 。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三:“吾慕 寇 邓 勋,济时信良哉。”
“寇邓”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指代人物
指东汉开国名将寇恂和邓禹,二人均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功臣,辅佐其建立东汉王朝,史称“光武中兴”。
历史记载
汉明帝永平年间,为表彰功臣,在南宫云台绘制了寇邓等二十八位将领的画像,杜甫《述古》诗中亦有“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的赞颂。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强盗和恶势力”,可能源于“寇”字本身有“盗匪”之义,而“邓”或为姓氏的泛指。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缺乏明确历史文献支持,需谨慎使用。
寇邓是一个中文词汇,本意是指古代的盗贼或者土匪。它的拆分部首为⻍和辶,其中⻍是指古代的弓,辶表示行走。该词的总笔画数为14。
寇邓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国时期。寇指的是那些以劫掠为生的盗贼,邓是一个代表行走的动作。这个词的本意是指那些经常进行抢劫和劫掠的土匪。
在繁体字中,寇邓的写法一般保持不变,和简体字一样都是“寇邓”。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寇邓有一些不同的形态。例如,在篆书中,寇邓可以写作“寇鄧”。在隶书中,寇写作“寇”,邓写作“鄧”。这些不同的写法反映了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以下是一些寇邓的例句:
一些与寇邓相关的组词包括寇盗、寇掠、劫寇等。这些词都与盗窃、劫掠等负面行为相关。
寇邓的近义词可以是盗贼、匪徒、土匪等。这些词具有类似的意义,都指的是以非法手段获取财物的人。
与寇邓相对的反义词可以是守法公民、正直人等。这些词表示行为端正、守法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