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绥养的意思、绥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绥养的解释

安定抚养。《周书·萧詧传》:“世乱可以图霸功,遂克己励节,树恩於百姓,务修刑政,志存绥养。”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实恐非朝廷绥养穷困之意。”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慈童》:“﹝司空 王畅 等﹞并汲饮此水,以自绥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绥养"是汉语中一个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安抚、安定等方式进行抚育或治理。依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该词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分解 "绥"本义为古代车上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说文解字》释为"安也"。例如《诗经·周南》有"福禄绥之"的用法。"养"则指抚育、培养,《玉篇》解释为"育也,畜也,长也"。

二、组合词义 二字组合后,"绥养"强调在安定环境中实施抚育或治理。《后汉书·马援传》中"绥养吏士"即指安抚培育将士,清代文献《平定准噶尔方略》记载"绥养蒙古部落",均体现对群体或地域的安抚性管理。

三、使用特征 该词属书面语,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政策表述,现代汉语中常见于学术论著对古代治理策略的描述。其核心语义包含两个层面:通过安定手段实现培育目标,强调治理过程的温和性与持续性。

参考资料: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3.《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绥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安定抚养”,多用于描述通过安抚、治理等手段使百姓或群体获得稳定与发展。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用法与文献例证

3.语境与演变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言语境,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分析古代社会治理理念时仍具参考价值。其内涵强调“安定”与“抚育”的双重性,体现了传统政治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周书》、苏轼文集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环卑湳悖语裁黜羼提刀麻丁徭第一手恫震顿穷顿辱垩车放臣改业高拨子革沈各种宫议古今谭概横死贼闳敞毁死餬刷嘉举箭诀兼天教灋进贤达能隽发块独枯立凉生生柳烟花雾轮放猛增木愣愣农亩泡影蓬首垢面前好敲朴穷通秋风黑脸羣雅人生在世软设备三分涩脉申甫悚异松枝麈太真跳出听治通铺外宾歪剌望地旺月韦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