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空想社会主义的意思、空想社会主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空想社会主义的解释

也称“乌托邦社会主义”。不现实的改造人类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于19世纪初的英、法等国。主要代表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尖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体系提出,但他们又幻想通过宣传、感化资产阶级和示范试验来实现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许多进步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该词又常与“空想共6*产主义”通用。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空想社会主义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一种社会思潮,主张通过和平改造方式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私有制的理想社会制度。其核心理念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批判,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该理论被马克思称为“乌托邦社会主义”,认为其缺乏实现社会变革的现实路径。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也未能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阶级力量”。其思想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提出生产资料公有制设想,主张社会财富平均分配
  2. 设计出具体的理想社区模型,如傅立叶的“法郎吉”协作社
  3. 强调道德感化的社会改造方式,反对暴力革命

英国社会学家G.D.H.科尔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指出,这种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但把未来社会看作绝对真理的体现,陷入唯心史观”。该学说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逐渐被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取代,但其关于消除城乡对立、普及教育等主张仍具历史进步性。

网络扩展解释

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起源

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通过和平改良和理想化社会设计来消除阶级压迫、资本主义弊端的理论体系。其名称源于托马斯·莫尔1516年的著作《乌托邦》,书中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这一思想是资本主义早期矛盾的产物,反映了人们对剥削制度的不满和对公平社会的向往。


历史背景


代表人物

  1. 托马斯·莫尔(16世纪):提出“乌托邦”概念,主张财产公有、按需分配。
  2.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9世纪):系统设计理想社会模型,如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实践。

核心主张

  1. 废除私有制:主张生产资料公有,消除剥削根源。
  2. 平等社会:消灭阶级差别,实现人人劳动、按需分配。
  3. 批判资本主义:揭露其贪婪性、压迫性,如贫富差距、道德堕落等问题。
  4. 和平改良路径:寄希望于富人良心发现或实验示范,而非阶级斗争。

贡献与局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人物思想或历史影响,可参考来源网页(如、、等)。

别人正在浏览...

棓喝并行惨厉畅谈澄淡沉吟不决吃粮不管事宠利垂髫粗野搭伙丹心谱大堡礁堤封垛集儿童之见诽讥粉板敷对狗窝烘笼宏茂枷惩加礼脚凳叫嘷极戒矜诧经编惊风骇浪噤若寒蝉集矢之的巨跖睽违老师敛影炉峯铝合金埋单氓籍末学新进目别汇分木直中绳鸟书圻父气节髯须参军荣升稍饩省节柿蒂诗启水濆说清话曭莽宛首物业挦补相悦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