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家发给的粮食。《周礼·考工记·玉人》:“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餼。” 郑玄 注:“造宾客纳稟食也。”
“稍饩”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词义解析
文献用途
多见于古代公文或制度记载,如《送东阳马生序》等文献中,“稍饩”表示公家提供的廪食(即定期发放的粮食),用于保障官员或公职人员的日常所需()。
相关延伸
在特定语境下,也指代官员的固定经济来源,如《汉典》提及“稍食”与“稍饩”互通,均体现古代俸禄制度()。
《稍饩》(shāo fù)是一个名词,意为“稍微的粮食”或“一点点的饭菜”。它表示数量较少、份量不多的食物。
《稍饩》的拆分部首是“米”和“食”,其中“米”是主要部首,表示这个词与谷物食物相关。它的总笔画数是11划。
《稍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音韵学十种聲宿說略》这本书中。它的繁体字形式为「稍餔」。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变化。《稍饩》这个词在古代常采用「稍箬」的写法。
1. 请给我稍饩,我只是有点饿而已。
2. 没有多余的食物了,我只剩下一些稍饩。
组词:稍微、饭、菜。
近义词:少量、微食、细食、一点。
反义词:沉重、大餐。
【别人正在浏览】